魅族flow


对魅族Flow耳机评测文章的修改建议:
为了使文章更简洁、吸引人,并突出重点,我建议进行以下修改:
1. 精简开头:
直接切入正题,介绍魅族Flow耳机,并简要概括其“单元门”事件。
将对魅族声学产品历史的介绍移至文章后半部分,作为补充信息。
删除“本次测评的魅族Flow耳机,正是重新上架发布之后的产品,不存在单元的问题”一句,因为后文已说明样机来源。
删除感谢网友提供样机的段落,可在文末以简短致谢代替。
2. 合并段落,突出重点:
将“包装与配件”部分的多个段落合并,精简对包装盒外观、材质等的描述,将重点放在配件种类和实用性上。
将“外观与做工”部分的多个段落合并,精简对设计师和设计理念的介绍,将重点放在材质、工艺、重量等客观信息上。
3. 使用更简洁的语言:
将“在耳机当中是用了心的”、“确实不比一些国际大厂的旗舰产品要差”等主观评价替换为更客观的描述。
避免使用“你不得不佩服”、“炉火纯青”、“毫不意外”等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4. 调整图片顺序:
将耳机本体的特写图片提前至“外观与做工”部分开头。
以下是修改后的部分示例:

魅族flow

魅族Flow耳机自发布以来就经历了“单元门”风波,如今这款搭载娄氏动铁单元的耳机卷土重来,它能否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感谢趣友@翱翔寰宇提供的送测样机)

魅族flow

魅族Flow三单元圈铁耳机

包装与配件
Flow的包装盒延续了魅族一贯的简约风格,白色的盒身上印有耳机渲染图,背面则详细列出了耳机的参数和特性。配件方面,除了三副硅胶耳塞、两副双层耳塞和一副惰性耳塞外,Flow还附带了一个航空转换头和一个硅胶耳机包。

魅族flow

外观与做工

魅族flow

Flow的外观设计独特,采用了美铝合金打造的金属外壳,搭配黑色的塑料装饰片和橡胶尾管。耳机整体做工精细,接缝平滑,金属材质的使用也赋予了其22.8g的重量。Flow的线材采用了无氧铜镀银线,并缠绕了凯夫拉纤维,线材表面光滑,弹性适中。
......
(后续内容可根据以上思路进行修改)

Flow 耳机的接线部分采用了耐用的金属一体式结构,并配有束线器。外观上与 EarPods 相似,但 Flow 耳机的分线器采用与耳机外壳一样的拉丝金属设计,显然比 EarPods 的橡胶分线器更耐用。

Flow 耳机的线控部分设计精良,质感十足。拉丝金属材质、黑色按键和线柄融为一体,外观协调,彰显细节注重。

魅族 flow

三键式线控器

魅族 flow

金属一体化分线器

魅族 flow

3.5mm 镀金直插插头

3. 音质部分(耳机的音质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测网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

目前网上大多数测评文章都针对魅族早期送测的“评测版”耳机进行评测。而我们此次获得的是重新上架后的量产版。我们认为魅族之前针对送测媒体与销售版不同的做法有损商业道德,也让大部分测评文章缺乏参考价值,沦为变相软文。

这也让我们对于 Flow 的音质评价更加谨慎,毕竟网上关于它的“好评如潮”并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但作为一款售价 599 元的国产耳机,除去外壳成本之外,在音质上的投入有可能达到多少呢?

魅族 flow

导管直径约为 5.85mm

Flow 耳机采用了一颗复合双动铁单元和一枚动圈单元,组成三单元圈铁结构。其中,动铁单元进行了电子分频,而非直接串联。值得注意的是,Flow 的动铁单元是否来自娄氏,目前已不再重要,因为现在在魅族官网的 Flow 页面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与娄氏相关的文字。

耳机的阻抗为 32Ω,灵敏度 105dB,额定功率 6mW,对前端设备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在前端设备方面选择了 iPhone 6s 和索尼 Xperia XZ1,主要以 iPhone 6s 为主。参考耳机包括 KZ ZS10、苹果 EarPods、飞利浦 S2 和索尼 MDR-XBA-N1AP。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魅族 flow

索尼 Xperia XZ1 智能手机

魅族 flow

苹果 iPhone 6s 智能手机

听感与风格印象:

严格来说,Flow 也属于半开放式耳机,其后出音孔与飞利浦 S2 相仿,并非将整个腔体密封。Flow 的声场开阔程度明显优于 KZ ZS10。尽管魅族给予 Flow 较高的配置,但它依然不可避免地将高频设计得较为明亮,突出了动铁单元的存在。

Flow 的声音风格与明显偏重中低频的 N1AP 截然不同,其声音略有些怪异,在印象上与我们很久以前测评过的音技王 P8 有些相似。人声显得较为宽松,但解析力一般,且较为突出。如果你将其与飞利浦 S2 进行对比,你会发现 S2 的人声位置和解析力明显优于 Flow。

虽然如此,Flow 依然是一款相对中性的耳机,低频量感并不大,整体偏向中高频的表现。就音质而言,Flow 明显优于 KZ ZS10 和索尼 N1AP,但它的调音风格很难让我们确定它到底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魅族 flow

摘下硅胶套

高频:

先说缺点,Flow 的高频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这个价位的圈铁耳机中,有很多与其竞争产品的高频表现优于它。有很多人说我们过于吹捧飞利浦 S2,但很显然,S2 的高频表现明显比 Flow 更加自然,且能提供更多信息量。

Flow 的高频解析力尚可,比索尼 N1AP 好一些,但与 KZ ZS10 和飞利浦 S2 相比,依然毫无竞争力。虽然有娄氏双动铁单元的加持,但 Flow 的高频表现并未提升太多,反而让它的中高频过渡产生了明显的割裂感。Flow 的高频风格整体偏薄且偏亮,其高频到极高频的延展性一般。

也不乏有些听友会比较喜欢 Flow 这种相对明亮一些的高频表现,这种风格在听一些钢琴独奏时会显得非常清脆。Flow 的高频动态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且有着不错的通透性,但这不足以满足我们对其的期望。

中频:

Flow 的中频较为突出,但不厚实,不过表现较为宽松。可以明显感受到 Flow 的中频大部分频段还是由动圈单元负责,动铁只负责高频部分。值得肯定的是,Flow 的中高频过渡仍然存在大部分圈铁耳机存在的毛病,即中高频的过渡上有着明显的割裂感。

与 KZ ZS10 主要以动铁单元来负责中高频的方式不同,Flow 的中频解析力显然没有动铁单元那么优秀。其中很大的可能是由于 Flow 的动铁单元本身就是一枚高频单元,本身使用娄氏单元就有着较高的成本,如果再使用高频+中频+低频三分频单元的配置,成本还可能大幅增加。

虽然 Flow 的中频整体偏薄,但还是有着不错的听感。中频部分解析力一般,但可以将器乐演绎得更加柔和与松弛,再加以不错的声场表现,这条耳机的 魅族Flow耳机评测:颜值与实力的博弈

不可否认,魅族Flow耳机在外观和做工上堪称“艺术品”。无论是细节的雕琢还是材质的选择,都展现出魅族强大的设计和制造实力,在众多耳机产品中脱颖而出。作为一款售价599元、定位中高端的入耳式耳机,我们对它的期待远不止于此。

Flow的声音表现更偏向中高频,低频相对较少。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魅族还推出了Flow Bass版本,加强了低频表现,为追求均衡听感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关于Flow是否采用了娄氏动铁单元的讨论从未停歇,但我们认为,相比之下,它的整体素质表现更为重要。坦白地说,Flow的声音表现与其499元的竞争对手飞傲FH1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这与我们的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肯定Flow在外观设计和精湛做工方面的出色表现,599元的定价并非毫无道理。

评价一款耳机的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声音表现。即使音质再出色、价格再亲民,如果品控不佳、外观设计平庸,也不能称之为一款优秀的产品。

外界对Flow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媒体对其声音表现大加赞赏,认为其具有“颠覆性”,而另一些媒体则对其“灾难性”的声音表现表示失望。我们认为,Flow的音质虽不算出众,但整体听感尚可。如果用户钟情于它的外观设计和精湛做工,Flow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在500元价位段,我们不会将其列为首要推荐产品。

对于热心提供送测产品的网友,我们对Flow的评价或许有些许遗憾,我们在寄回样品的同时也准备了一份小心意,以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

优点:外观设计出色,听感舒适,做工精良

缺点:音质表现一般,高频表现欠佳,定价略高

魅族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