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自省方显龙凤志,自控才能登人生之巅。古之曾国藩有言:“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揭示了人应具备的自律之重要。若陷入懒惰之泥沼,生活或许仅余惨淡无光。
生活之美,在敢进取,在于拼搏创收。金钱非唯生存之需,实为价值之体现。此皆需以不懈奋斗为基石。若沉溺于安逸,日复一日地刷着手机,无异于虚度光阴。
无论个人意愿如何,奋斗始终是世间不变之法则,真理独有其一。人各有所值,但真理从无二致。时下很多人自叹“迷茫、焦虑、颓废”。然细细剖析,非迷茫也、非焦虑也、非颓废也,实为懒惰所困,得过且过之心驱使,故躺在成为习惯。
懒惰之体现最为明显者,即为拖延。此非仅仅等待时机之迟缓,更是一种有意识、习惯性地推延应立即完成之任务。而实际中,任务之难度并不会因拖延而有所减轻。从本质上说,拖延除了浪费时间,毫无他益。
究其本质,拖延症乃逃避之举,是大脑趋利避害之体现。我们的大脑更偏爱处理简易之事。遇复杂问题,大脑往往选择逃避,转向更为简单、易于上手之事。
直白言之,每时每刻大脑均面临多种选择,其中不乏辛苦与耗能者,亦有安逸之选。若常选安逸之路,自然会导致拖延。这是因为大脑在追求舒适区之内的轻松感。
当面对需要深度思考、创作、设计的工作时,人们更容易陷入拖延的困境。反观简单、机械、重复的任务往往处理得更为高效。
故言拖延症不仅是懒惰之表现,更是意志力薄弱之体现。人皆知完成任务之益处与未完成之后果,但大脑却有意寻找借口以逃避。
拖延症如一个不断扩大的,若不加以应对,将吞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给生活带来巨大之混乱。
以下是拖延症的七大表现:
一、只停留在想象中。拖延症患者常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虽对事物抱有雄心壮志并构思美好开端,但行动永远滞后。
二、胆小谨慎。拖延症患者通常胆小怕事,做事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担心工作现差错。
固定心态的人认为生活中的任务如考试般重要,每次成绩代表其能力。因此他们谨慎保护自己的成绩并避免挑战。
与之相反,成长心态的人认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愿意接受挑战以突破自我。
三、懒惰是之源。许多拖延症患者的共同问题是懒惰。他们不愿付出努力去完成事情。
四、缺乏执行力。当面对具体工作时如撰写报告等任务时,拖延症患者常不愿执行而一再拖延至最后期限草率应对。
五、缺乏主动性。拖延症患者通常不主动工作认为任何额外工作都是负担因此常处于被动状态。
六、不守时。他们常常缺乏时间观念导致或上班迟到。
七、自我欺骗。拖延症患者常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试图使其行为合理化这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