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活动名称和主题
资料图片:在重阳节这一天,长者们向孩子们传递节日的祝福,赠予礼物。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文心)九九重阳,正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古人便赋予了这一日长久的寓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与敬老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重阳节逐渐演变出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别称菊花节 它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菊花节等。据传,“重阳”之名源于《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九月九日,阳数相重,因此得名。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古代祭祀“大火”星宿的仪式演变而来。作为古代季节的标志,“大火”星的隐退象征着季节的转换和冬季的临近,因此人们会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在江南地区,重阳祭灶的习俗仍然存在,这可以看作是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遗存。
重阳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中便有记载,秋天九月丰收时,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而“重阳节”这一名称,在三国时期已有文献记载。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就提到了这一节日。
晋代时期,重阳节已经有了赏菊和饮酒的习俗。大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对“重九”之名及其与酒、菊花的关联进行了描述。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宫廷和民间都会共同庆祝,并进行各种活动。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 包括登高望远、佩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众所周知,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其中,登高望远、佩茱萸驱邪、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都是重要的传统。菊花在重阳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君子的品质,所以备受古人喜爱。《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都下赏菊的盛况,有数种菊花,其中纯白而大的被称为“喜容菊”。
在重阳节这一天,古人会在街道两旁点起菊花灯,搭好菊花山,赏菊于灯下。除了官方会举办“菊花展”外,商铺和百姓也会用菊花装饰门户庭院。饮菊花酒是旧时很流行的习俗,古人认为菊花酒有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的效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习俗。例如,惠州一带过重阳节会放纸鹞;陕北则在晚上过重阳节,喜爱用荞麦熬羊肉。晚饭后,人们会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山头燃起火光,谈天说地,还会采一些野菊花带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辟邪。
重阳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还有着多种多样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