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人性的18条心理学定律
一、心理效应解析
1. 巴纳姆效应
“你情感丰富且细腻,但同时也显得理性且果断。”——这样的描述是否让你产生了共鸣?这样的描述听起来很符合大多数人的特质。和星座的很多说法一样,它不过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2. 墨菲定律
越害怕某事发生,它越有可能成真。比如担心迟到,结果真的在路上遭遇堵车;或是害怕上台发言时出状况,真的在台上出现卡壳。这并非是你的“倒霉”,而是“焦虑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
3. 焦点效应误区
你认为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吗?其实不然,别人可能更关心自己是否拉链拉好了。别过于自恋,大多数时候,没人会那么关注你。
4. 海马效应
当你感觉“我好像来过这里”,这其实是因为你的大脑误用了一个类似的场景记忆。别太相信你的记忆,它经常会出现错误。
5.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如果你穿着得体像个高级管理者,即使你实际上并不是,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光环效应;相反,如果你穿着朴素如工人,即使你说得再好,也可能会被质疑。
6. 晕轮效应
认为声音甜美就意味着外貌一定好看?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我们往往容易将一个人的某一优点,自动扩展为其整体优质的人格特征。
二、情绪操控与社交策略
7. 吊桥效应
当人们经历恐惧或心跳加速的情境时,容易误以为这是心动的感觉。为了制造浪漫氛围,约会时可以尝试带对方进行一些刺激的活动如爬山、蹦极等。
8. 禁果效应
越是不让看的东西,越是想看;越是隐藏的缺点,越是被注意。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然面对并自嘲一下。
9. 12秒效应
有时你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因为你没有熬过那最开始的12秒。只要你能坚持到第13秒,你就已经战胜了自己。
10. 出丑效应
偶尔犯一些小错误,比一直保持完美更吸引人。一个平时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偶尔在某人面前小卡一下,这种杀伤力往往比一直保持完美要大得多。
三、社交与欲望的操控
11. 变色龙效应
当两人交流时,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动作和习惯,如抬头、挠头等,这可以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12. 近因效应
在会议上发言时,最后一个发言的人往往最容易被记住。如果你想让他人记住你的观点,可以考虑在会议结束前进行发言。
四、触发人类欲望的机制
13. 潘多拉效应
越是禁止的事情,人们越觉得有吸引力。例如,不让学生玩手机,他们反而更想玩;不让员工加班,他们反而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14. 鸟笼效应
买了新鞋后,人们会想要搭配的衣服;买了相机后,会想要买更多的镜头。这种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理性,而是一种“配置型冲动”。
五、面对人性的对策
15. 沉没成本效应
人们不分手往往不是因为还爱着对方,而是因为不愿意承受之前投入的成本和努力付诸东流。因此面对抉择时,不要过于纠结于过去的投入。
16. 马太效应
强者更容易获得资源,而弱者可能连基本的资格都没有。因此要努力提升自己,争取站在一个能被偏爱的位置上。同时也要学会掌握人性三件套:引导注意、激绪、绑定利益来更好地掌控局面。这样不仅能掌控人还能掌控局面发展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