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心得体会
资深教育者于永正老师,作为我们教育界的指路明灯,再次翻阅《于永正:我是如何教授语文的》,依旧让我耳目一新,收获良多。
语文教学之道,如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与追求。《于永正:我是如何教授语文的》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从深沉的教育情怀到五个层面的教学,从语文素养的涵养到大量的读写训练,从书写练习到学生成长教育,由浅入深地阐明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导学生认字、写字、阅读、写作。
大师毕生致力于“做一个让学生心生敬爱的老师”。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兴趣盎然地练习书法,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动活泼地表演故事,精彩纷呈地创作作品。
他所倡导的“有滋有味”,正是五个教学层面的重中之重——重视情感和的投入,对学生充满关爱,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
当我们尝试用热爱的心情去对待我们的工作时,这个过程将会充满奇妙与惊喜。带着情感去工作,用心用意地投入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和谐我们的师生关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教育人生更加丰富。
大师在备课时的严谨态度令人敬佩:一是朗读训练,二是书写指导,三是查词释义,四是造句练习,五是写作训练。我们是否做到了这些具体的备课要求?
备课的首要任务是读透课文。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其内容,做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我们才能停下。课堂上首先要指导学生将课文读得准确、流畅。回想起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们的学生能否做到正确、流畅地阅读?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大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通读理解语言,欣赏阅读领悟深意,熟读积累知识。
我热爱朗读教学,从大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即使没有要求学生背诵,但反复的朗读已经深入学生的心。在朗读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之间的深度交流。在写作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我会用波浪线划出优秀的例子并给予表扬,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书写习惯。大师一直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如今,当我们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时,书写质量仍令人担忧。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只追求数量和速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阶段,或者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写字,只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而不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再加上家长的不配合,那么一年级时打下的良好书写基础将逐渐消失。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即使在六年级也会进行详细的书写指导。在精读课文中,我会在田字格中重点示范会写的字。现在的课本配套的写字书就像一本优秀的字帖,每课的重点词汇都有描红和临帖的练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受大师的启发,我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一页写字书,并及时检查和评价他们的作业。重视书写和词汇的学习,一举两得。
关于作文教学常常令语文老师感到头痛。公开课的听众多如牛毛而挑战者寥寥无几当然我也属于此列之一但是我们的大家能将一切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妙就妙在能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写作素材无论是课文的巧妙补白还是现实生活的记录亦或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学生们的创作灵感不得不赞叹大师的巧夺天工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深入研读并借鉴学习。
所有这些教育的精髓与智慧累积起来自然就形成了语文课堂的流畅与自然之道。
这张文化名片体现了大师的教育理念:正面是微笑与尊重、理解、宽容的关键词;背面是负责与严格、认真、耐心的关键词。这张名片凝聚了大师的教育情怀和价值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力与价值所在。
最后谨记大师给年轻教师的忠告:崇拜思考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教育的理论或许古老而实践却永远充满活力愿我们追随大师的脚步在语文的世界里儿童的天空里不断钻研追求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