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八句经典名言


清朝名臣林则徐在其五十四岁时,提出了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十无益”观念。他细致地界定了人们常认为有益的事物,并指出,若不满足特定条件,这些看似有益的事物可能并无实际意义。这“十无益”不仅是林则徐个人的修身标准,也是他教育后代的准则,值得我们一同学习。

01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大学》中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若心存不善,逆天而行,终将自食。《易经》云“风水无益”,即指若人品德行不善,多行不义,不仅会愧对祖宗,更会损害子孙的福祉。

02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言:“孝悌为人之本。”无论个人成就多高、荣耀多大,如果不孝敬父母,所有荣誉都将黯淡无光。《孟子》又曰:“奉神无益”,若对父母不孝,即使对神灵再、再敬仰,也不过是虚有其表。

03 兄弟失和,无益

《诗经》中提到:“兄弟之情,重于泰山。”家庭中,父母为根,兄弟为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能兴旺发达。如若兄弟姐妹间无法和睦相处,那么结交再多的朋友也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04 行为不端,读书无益

古人云:“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若行为浅薄、媚俗,即使读了满腹经纶也难以真正受益。《荀子》有言:“行为不端者,读书亦无用。”读书应当是为了完善自身,而非仅仅为了炫耀。

05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孔子教导弟子为人处世要讲情理、正直、有分寸。《周易》中提到“作事乖张”,指处事偏执、不合情理、爱标新立异者。这种人的聪明才智常被利用于不良之举。

06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尚书》中说:“谦受益,满招损。”博学多才本应使人更加谦虚。《论语》中又指出“心高气傲者难以真正领悟学问”。若以博学为炫耀之资,咄咄逼人,则说明尚未领悟学问的真谛。

07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古人认为时运与个人努力同样重要。《易经》云:“时运不济时勿妄求。”当运气不佳时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实力等待时机成熟而非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东西。

08 贪取他人财物行善亦无益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以不义之财行善布施只是而已。《法句经》亦云:以不正当手段得来之物施舍亦无益。

09 耗损元气医难治本源

孟子所言“养气”之道即指保护元气的重要性。若不珍惜元气即使依靠灵丹妙也只能治标不治本《黄帝内经》也指出治病需治本否则难获根本之愈。

10 过度积德亦难显效

古人讲究积德行善《左传》有言:“恶小勿为善小亦勿怠。”如若生活放纵奢侈、无度即使行善积德也难有实际效益。《太上感应篇》亦提到“淫恶肆欲者难获”。

以上便是林则徐“十无益”的解读与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