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上面的大字标语
书写一手工整的汉字,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似乎仍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才能与优势。在崧厦街道的韩家村,有一位备受村民赞誉的老人罗祖伟,他已是77岁高龄,其硬笔书法的造诣颇为出众。
对于书法的热情与坚持,罗祖伟的记忆深处的情景不禁浮现在眼前。儿时,他刚进入一年级时便开始学习毛笔字,从描红开始,再逐渐认识字。他清晰记得那些被描红的字,21个楷书字如“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尔小生年月日”,每日的作业便是反复地练习、临摹。这样的训练为他的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祖伟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年仅15岁,他便从春晖中学辍学,开始工作以补贴家用。即使命运多舛,生活艰辛,他手中的笔却从未停歇。他代写请柬、春联,为剧院创作海报,为村委书写黑板报、大字标语等等。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1985年起,他开始订阅《书法报》,这份学习的热情至今仍保持着。
罗祖伟的书法造诣如同美酒,即使深藏于巷子之中,也难以掩盖其香气。十年前,他的书法技艺吸引了同村学生家长的注意,他们希望他能定期指导孩子们的书习。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系统地学习硬笔字,他每年都会编写、更换硬笔字帖。从基础的笔画开始,到独体字的结构形式和要求,再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运势等知识都包含在内,循序渐进,精心安排。他将亲手写好的范字复印装订成册,形成独一无二的乡村硬笔字教材。他还多次学生参与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罗祖伟笑着说:“当有人问我是学自哪家字体时,我其实很难回答出来,因为我从未系统临摹过某一流派的大家字帖。”他总是随遇而安地学习着书法知识。无论是看到名胜古迹上的楹联还是牌匾上的题字,他都会用本子记下来,再以手指反复比划以加深印象。
多年来,罗祖伟不仅倾尽全力教导孩子们写漂亮的汉字,还以实际行动教育他们成为堂堂正正的人。他坚信不疑地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作为一个人,把字写好就是的体现。因为在他看来,字是文化的核心所在,文化的传承正是依赖于文字与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