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夏季养生原文


山西省中医院,夏令养生专家高文莉为您解读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是生长繁盛的时期,根据《黄帝内经》的智慧,我们应如何顺应自然,保持健康呢?夏三月,指的是从“立夏”到“立秋”这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包括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暑邪和湿邪也逐渐兴盛起来。

顺应自然,夜卧早起

在夏三月里,应当遵循“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原则。这是指在相对凉爽的夜晚入睡,清晨则早早起身,以顺应自然的生长规律。这样做可以让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早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鸡鸣即起,一般天亮时的五六点就可以起床了;而晚睡则可把握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休息。如果能再搭配一个午觉,那真是让人一整天都“元气满满”。

情绪管理,使志无怒

夏日的“使志无怒”是养长之道的重要一环。这里的“志”不仅指记忆和志向,更与心息息相关。心与夏相应,心属火,夏天心火易旺,因此许多人容易心烦意乱和。这种情绪违背了《黄帝内经》中夏季无怒的养生原则。愤怒不仅伤身,还会影响健康。在夏至或整个夏天,我们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宣泄不良情绪,比如通过适当的运动、阅读和听音乐等来舒缓心情。

排汗养气,使气得泄

《黄帝内经》还指出夏季养生要“使气得泄”。这是因为夏天人的毛孔开放,体内积聚的气或污浊的东西需要体外。排汗是向外宣发气息的一种方式,夏季要多出汗,出透汗,使体内浊气通过汗液体外,起到疏畅气血的作用。使用空调或电扇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虚邪贼风侵入体内。

逆之则病,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不遵循夏季的养生原则,“逆之则伤心”,到了秋天就容易得疟疾病;而这也将影响秋季的养收,导致冬季容易得重病。这是因为在夏天不遵循养生之道会导致体内伏寒无法发散。

夏三月是生长繁茂的季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实。人们应当夜卧早起,不厌长日之照;要使情绪稳定不怒;要使成秀、气机宣泄;如同所爱之物在外展示一般。这是夏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若违背了这些原则则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易得疟疾;收气不足;到了冬天则可能引发重病。

希望高文莉医生的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度过炎炎夏日,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