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的形容词有哪些
关于风力的探索。
近期,全国各地大风的消息频繁见诸于媒体,引起大众的关注。风作为大自然常见的现象,其影响程度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为何此次的大风能引起热议?答案在于部分地区的风力级别可能达到了罕见的12级以上。
您所在的地方是否也感受到了强风?日常中我们常常提及的"几级大风",其实是来源于一个名为匍匐风级的国际标准。该标准将风速细致地划分为从0到12的共13个等级。匍匐风级的英文表达为bulfer scale或bulfer win for scale,这一概念由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提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每个等级的英文命名,颇具趣味。
0级被称为calm,而在我国官方翻译中则称之为无风。
紧接着的1级被称为light air或软风。
2级则为轻风,英文表达为light breeze。
3级和分别有gentle breeze和moderate breeze的称呼,意为微风和和风。
随后,5级的fresh breeze被翻译为清风,但需注意其与前文中的清风有所不同。
至12级的命名如strong breeze(强风)、near gale(急风)、gale(大风)、storm(狂风)、violent storm(暴风)以及hurrigan(巨风),都形象地描述了风的不同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wind”一词,在这个体系中几乎未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描述风的用词,如air、breeze、gale、storm和hurrigan等。
air是最轻微的风,表示微弱的空气流动,稍大的气流则称为breeze。正如古人所描述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种柔和的风就是breeze的感觉。而gale在中文中对应着“大风”,其吹动时能发出“呼呼”的声音。
随着风的强度进一步增强,我们会使用hurricane(飓风)这个词来描述比gale还要大的风,即通常所说的“暴风”。而hurrigan则是西方风级中最强烈的用词。
除了上述的五个基础用词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形容词来进一步细化风级,如light(轻微的)、gentle(徐缓的)、moderate(适度的、中等的),以及fresh(有劲的、嗖嗖的)、strong(强烈的)等。
最后再补充一点,这个蒲福风级是1805年制定的,但随着人类测风仪器的进步,1946年时该风级被扩展到了17级。不过在西方标准中,没有具体用词来描述各等级,而是完全依靠风速来表示。
在、日本、菲律宾一带,台风一词成为衡量大风的主要表述方式。例如13级以上的风就被称为台风,而随着级别的增加,如14、15级称为强台风,16、17级则称为超强台风。
关于typhoon这一英文单词是否为中文"台风"的音译问题,我曾制作过一段视频进行探讨。大家可以观看那段视频以获取更多信息。最后分享一张我在网络上找到的有趣图片,看看你能被几级风吹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