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工作不易的句子


我的妻子曾向我述说,她所在的公司里,部分男性员工对上级领导极尽奉承之能事,甚至每日需加班至深夜。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均为985高等学府的优秀毕业生,却仍选择如此过度投入。她认为,这种风气被这些人所助长。

我则向妻子解释,内卷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此。他们之所以如此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要养家糊口。据闻公司正在裁员百分之二十,而他们已近四十岁,谁又愿意轻易失去这份工作呢?

内卷的含义,是在供求关系平衡的情况下,个人仍需不断降低自己的待遇以求生存。然而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明显。若非因为是国有企业,恐怕按照目前的亏损情况,裁员一半也不为过。

如果其他人选择不内卷,可能就会面临被裁员的风险。在贵公司工作,月薪两至三万,还能保证双休的稳定工作,但若换到其他公司,可能月薪就只剩下一万了。对于四十岁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竞争力,这并非内卷的问题,而是工作岗位的减少。

这不仅仅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有许多人需要打两三份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而欧洲、日本、韩国也并不例外。

回想我们年轻时,拥有一台价值三千多的电脑已算是奢侈。如今购买手机,花费七八千都是常事。给小孩报个补习班,一年的费用也接近一万元。这正是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源于科技的进步,但科技的进步又反过来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展望未来五年,工作岗位的减少是一个大趋势,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适应。但如果你只希望维持基本生活,那么你也可以选择从事外卖配送或网约车等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提供一些基本的养老补贴。在这个社会中,若想生活得更好,要么拥有更高的技能门槛,要么选择与他人一同竞争。

例如在一家公司中,原本有100名员工。由于市场饱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现在只需要留下50名员工。其中20名无法动摇,而剩下的70人则要竞争30个岗位。这不就是比拼谁的性价比更高吗?

早已洞察了许多大趋势,如前几年就提倡内循环策略。那些听从建议的企业可能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那些没有听从的,现在可能正面临困境。一直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就业,早些年便有人开始从事电商和自媒体等行业。也有人像我一样,可以接单做软件开发等工作。与其抱怨整个社会环境内卷,不如早点看清趋势并做好准备。

有些人喜欢埋怨社会的不公。但问题在于,这是大势所趋,并非某种力量可以改变的。任何都希望其公民都能有工作、拿高薪。但现实与理想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如今能保持低物价水平并拥有足够多的工作方式,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要求企业不裁员、不让员工内卷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这就像要求消费者只买贵的、无需关注性价比一样。但是企业间的内卷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某个行业已经有很多人在做,那么其他创业者就不必再挤进这个领域。企业在制作产品时也不应一味地压低价格,这也是所鼓励的方向。

对于个人而言,不断学习、适应新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用手机就能的时代,再抱怨工作的内卷已无太大意义。以我自身为例,我曾打工多年至总监职位,月薪四万有余;创业虽失败但并未放弃。如今我虽找工作不易但仍坚持创作视频、撰写文章、接软件开发等项目一个月也有数万收入;我为自给自足而努力每日工作十多个小时全年无休我亦明白自己仍需努力向前不被时代淘汰但我却不能轻易指责别人卷动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