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宝宝低烧要紧吗


近日,广东的气候变化莫测,昼夜温差大,时而寒冷时而炎热。每当家中有人突然,许多人第一反应便是——是否感冒了?

在深圳,有一对夫妇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他们的13岁孩子持续一周发烧,去医院一查,竟不是感冒,而是因为体内寄生了虫子。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三口内都发现了这种寄生虫。

11月初,13岁的深圳男孩小凯就陷入了与发烧的持续抗争中。最近一周,他的体温反复在38℃左右徘徊。

他前往附近的社康中心进行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有些感冒的迹象,于是开始服用感冒。虽然烧暂时退去,但不久又再次卷土重来。即使更换了感冒和抗生素,发烧的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

面对持续了一星期的发烧,小凯的父母开始感到担忧,于是带他前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

在儿科门诊,医生的检查发现小凯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异常升高,达到了31.68×10^9/L(正常值范围为(0.05~0.5)×10^9/L)。根据经验,如此高的嗜酸性粒细胞值可能暗示着寄生虫感染或风湿免疫性疾病。医生建议小凯住院以查明原因。

经过医生的仔细询问,小凯的妈妈回想起国庆节期间全家曾一起食用过生鱼。而且,她自己也出现了低烧的症状。各种线索都指向了寄生虫的可能性,于是小凯一家三口都进行了寄生虫相关检查。

检查结果令人,三人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都异常升高!小凯还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彩超显示肝内有片状低回声区和肝门淋巴结肿大。更令人惊讶的是,小凯妈妈的中检出了肝吸虫卵。

进一步检查发现,小凯所患的是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很可能是由那盘美味的生鱼片所导致的。

最终,一家三口都接受了驱虫治疗,小凯的症状逐渐好转,但肝脏的损害仍需慢慢恢复,后续仍需持续观察治疗。

肝吸虫喜欢隐藏在淡水鱼虾体内,通过人们食用未熟透的鱼虾或鱼生等方式进入。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产生代谢产物,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胆管堵塞等。

这种寄生虫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一旦在内寄生,可以长达20~30年之久。

当你以为你品尝的是美味的生鱼片时,可能实际上吃下的是一窝寄生虫。

在感染初期,人们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腹水,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癌。

特别是对于儿童宿主,肝吸虫病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杀虫秘籍”多数并不靠谱。例如,有人认为生鱼片配酒可以杀灭肝吸虫,但实际上将肝吸虫泡在白酒里,它仍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蒜汁、芥末、辣子、食醋等蘸料也无法有效杀灭肝吸虫。

唯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确保生鱼片煮熟后再食用。“勿食生食”是预防此类寄生虫感染的关键。无论是吃火锅还是过桥米线等食物,都应确保肉类在热水中彻底煮熟。

“勿饮生水”同样重要。旅行时即使再累再渴,也不要直接饮用山泉水等生水。

“生熟分开”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生熟食物的存放和切割都应注意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刀具、砧板、碗盘等器皿生熟要分开使用,不可混用。放生食的器皿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以上信息来源:健康广东、潇湘晨报等媒体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