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日记裴斯泰洛齐


编者的话: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灵魂的滋养。为了鼓励教师们多读书、读好书,齐鲁·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特别推出“我的读书笔记”系列策划,希望借此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来自青岛崂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李华的读书笔记:

“教育之水,情爱为本。教育若失去情爱,就如同无水的池,无论形状如何变换,终究难逃空虚的命运。” ——《爱的教育》译者序言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它被公认为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书中细腻描绘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等丰富情感。它讲述了安立柯这位意大利男孩在一个学年里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每一篇故事都以“爱”为核心,书中融入了世间最伟大的爱。

夏丏尊先生在译序中深情地写道:“这书给我以深深的感动,使我感到刺激和惭愧。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也是一位父亲,在教育界也是一位执教鞭的教师。读这本书,我好像丑女见了,感到惭愧起来。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理想世界的情味。”这番话,清楚地说明了这本书长盛不衰的原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的教育并非只是口头传述,它需要实践者的脚踏实地。夏丏尊先生作为“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他仍不懈努力,在春晖中学这块新的教育实验田里播撒着爱的种子。

“爱的教育”不仅传递着爱,更传递着希望。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会关注他、体察他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才能在孩子面前赢得真正的“话语权”。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也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小刚。他虽然个子矮小,但胖嘟嘟的小手和小脸蛋儿让人忍不住想去捏一捏。由于先天原因,他的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许多,常常不写作业、逃课等。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我曾感到头疼不已。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他努力地打开垃圾桶盖、倒垃圾的情景,让我深感震撼。

那天中午的情感教育时间,我没有急于开展讨论话题。我让孩子们猜我今天为什么特别高兴。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猜测着各种可能的原因。当他们最终无法猜出时,我向他们讲述了看到小刚在走廊上费劲地打开垃圾桶盖、倒垃圾的情景。当我详细描述完这个情景后,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我顺势提出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的讨论话题,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我特别提到了小刚的积极表现和闪光点。通过这次讨论和表扬,我发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班里的学习氛围明显改善了许多。

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每一个孩子都对“爱”十分敏感。只有以爱为前提的教育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知:是爱把一个见人烦的孩子变见人爱的孩子;是爱让坚冰融化;是爱让枯萎的小草发芽;是爱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灿烂!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份阳光般的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您可以通过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随时向我们报料!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