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英雄辛辞传世颂

辛弃疾,英雄词人之尊称。身为孤勇之士,他曾深入敌营、血战沙场,他的英雄情怀,并非仅止于笔端之墨迹。字里行间,有时展现婉约柔情,而背后却藏匿着不灭的英雄气概。

譬如那一句“春且住,细品来,天涯芳草皆显忧”。看似是惜春之语,实则隐含自身春日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岁月无痕,生命的春天在悄悄老去,而自己却束手无策。

现在,我要带大家进入辛弃疾的另一首珍爱春天的词中,那是他婉约之词的巅峰之作。数语之间,他便将“忧愁”二字刻画得如画中般令人心动。

《春光曲·风前劝春驻》

(宋·辛弃疾)

风前欲留春光步,春却在城南芳草之路。不愿随流水之花凋零,愿化尘中飞絮飘飘洒洒。

望着镜子中已生白发的我,我感伤岁月的无情流逝。我未负春日,然而春光依旧匆匆逝去。梦境回旋中离愁远去,惟愿那风雨中的梨花安然无恙。

此词创作于1196年,那时辛弃疾闲居于带湖。年已五十六的他,自1181年起便开始了漫长的闲居生活。满腔热血的他渴望北伐,却因遭受投降派的与排斥,长久未获重用。

每逢春天将逝之际,他希望能留驻这绚烂的春光,便有“风前欲劝春光住”之句。但终难抵挡春的离去脚步,只剩下“飘零泥上絮”的寂寥。

此词上阙描绘春景,下阕则由景及人。词人见自己白发渐生、青春已逝,内心不甘老去。虽未曾辜负青春,但青春仍似春天般无情离去。其遗憾与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惜春之词独树一帜,展示了辛弃疾除豪放之外的另一种词风。字里行间未曾明提梦想,但了解他坎坷一生后便知其心中永存一梦。即便梦想难以实现,他仍执着等待。

结尾两句“梦回人远许多愁,梨花风雨显心愁”,以风雨中的梨花自喻其壮志难酬的一生。虽未言及忧伤,但其含蓄之情更为动人。

虽然词中流露出惜春伤春之情,但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词人因理想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忧愁之情。句句感人肺腑,字字触人心弦。由此可见辛弃疾婉约词的才华与底蕴,实非常人所能及,无愧“词中之龙”之称。

生不逢时,半生凄凉。辛弃疾曾英勇杀敌、金戈铁马,但在晚年孤苦的日子里,他只能借酒消愁、梦中再现往日荣光。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呼喊“杀贼!”令人动容。他那白发下的与沧桑,都融入了那一首首诗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