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闭门造车,不如


文 | 时代观察员

近日,社交圈内又掀起了一股“食堂风”,厦门大学芙蓉食堂的前方,一张别具一格的意见征求海报成为了焦点。据传,海报上赫然写着:“芙蓉食堂欲推新菜单!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快过年了,阿姨也想冲业绩!”

短短一天内,这海报就被字迹填满。经过初步统计,学生们一口气报了多达169道菜名。从这份名单中,不难发现许多地方特色美食,如钵钵鸡、Biangbiang面、锅包肉以及老北京炸酱面等。也有家常豆腐、西红柿炒蛋等常见菜品,甚至还有巧克力瀑布、佛跳墙、烤全羊等少见的“冷门菜”。食堂方面对“福建人”和“阿姨”的提案做出了回应:不予考虑。

此次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吴晶晶发起。她透露,这次征集菜品的想法源于广告综合实务这门课堂作业。课程要求同学们运用广告的力量去改变一个小地方,于是他们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堂。他们发现,学校食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为此,他们与食堂沟通后,决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投票方式来决定新菜单。

由于食堂的菜品分布广泛且食客众多,“食堂菜”被网友戏称为“全国第九大菜系”。食堂里一些奇特或令人啼笑的菜品常常引来学生的吐槽。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月饼炒辣椒、武汉大学的爆炒妙脆角等。有网友戏言:只有想不到,没有食堂大妈做不到的。

生活中,我们的一日三餐构成了生活的基调。假设活到70岁,一个约要吃掉76000多顿饭。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食物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话所说,饮食在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吃饭,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从《舌尖上的》到《日食记》《小海鲜》《味道云南》等纪录片的风靡,反映了人对美食的向往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古代,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常常是“食饭否”,这体现了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于来自的高校学生而言,吃饭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对家乡情结的回味。在高校的餐饮服务中,不仅要考虑提供丰富的菜品,更要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

厦门大学食堂通过征集学生意见来制定新菜单的举措,展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走到学生中去听取真实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高校服务者的放低姿态,也展现了大学所秉持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精神气象。

而在南京大学,近年来推出的“宿舍匹配系统”也体现了学校的人情味儿。通过大数据分析匹配学生的作息时间、社交偏好等因素,将相似度高的同学安排在同一宿舍。这一举措不仅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也体现了学校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个方面同等重要。

一所大学的魅力与吸引力源自其独特的学校文化。衡量一所大学文化成色的标准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情味儿。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一流学府。

你所在的学校有哪些特色菜品?

你最喜欢食堂里的哪道菜?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

你希望食堂增添哪些新菜品?

你对于学校食堂的改进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