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的成语大全四个字
降服天命·接受大任·舍弃尊荣/从容投降·不费气力即投降·轻易屈服投降·放下执念接纳胜者·轻身奉献的义务 降 字读为 jiàng。
1)含义:
(1)落下:颁布(犹“颁布”)、降生、递减、空降、升降、天降大任、下降、骤降、降典(颁发典礼)、降幅、降格、降温等。
(2)使事物或情况处于低或更低的状况:纡尊降贵(表示放下高贵的身份来屈就)、降级、降驾(指帝王亲自或下到某个地方)、降价、降临、降落等。
(3)作为姓氏的“降”:出自半岛古高丽王朝王族之后裔,该姓氏的来源与高丽王朝统一半岛有关,后来有迁入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地,按照习惯,省称为降氏。该姓也出现在《清朝通典·氏族略·八旗姓》中,是由被俘投降者被赐予的姓氏。
(4)地名:安徽省歙县北岸镇的降村。
2)发音:
(1)在另一读音 xiáng 时,表示投降、归降等含义,如不战而降、拱手而降等。
(2)在“降伏”或“使驯服”的语境中,如降伏、降服、降龙伏虎等词组中,读音为 xiáng。
(3)在作为姓氏时,也读作 lóng,其来源之一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尨降,也有春秋时期晋国的子民因居邑名称“隆”而被认为是“降”。但注意在某些地方该姓已被改读为普通话中的 jiàng 音。
降姓主要在今河南汝州地区为其郡望,而如今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包括东北以及晋冀豫桂台等省级地区。
实例解析:
①在现代汉语词典或辞海等工具书中,往往只标明“jiàng”和“xiáng”两个读音,却遗漏了作为姓氏的“lóng”音。
②在古代语言中,需注意区分“jiàng”音的“已降(犹‘以来’)”和“xiáng”音的“厌众己降”。这两个词不仅读音不同,而且在使用时需注意区分。在在线组词等新兴媒体中,常常将“厌众己降”中的“自己”的“己(jǐ)”误写为“已降”中的“已(yǐ)”,需要留意避免误解。
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作为姓氏,或是地名,“降”字在汉语中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需要仔细区分其不同的读音和用法,以避免误解和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