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门化和专业化的区别
搭建技能成才阶梯,点亮职校生未来之路
来源:光华日报
如何引导更多学生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向着技能大师的目标稳步前行?这背后,是职业前景的广阔性与发展平台的畅通性在起关键作用。为了构建这一顺畅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各类利好不断推出并落实。
自从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扩展至八级以来,“新八级工”效应逐渐显现,为职校学生们打开了更加明亮的前景。他们通过专研,可以在专业领域达到精深,进而成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
本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技能人才的培育,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动能进行深入探讨。天津的小伙周维,是众多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职校生之一。但当他看到举办的“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那些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的成长故事时,他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周维开始关注那些大国工匠的成长轨迹,如高磊等人的成功经历让他明白,把一门手艺练到极致,不仅能获得荣誉,更有可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也对如何做好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自己感到困惑。这不仅是周维的困惑,也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考题。
对于职校生而言,做好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认为,职校生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专业性、阶梯性、接续性。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每一位职校生的必修课。由于职校生的培养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和岗位实践性,他们的职业路径较早地锚定于特定技术领域。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准性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工作报告》强调了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的重要性,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这其中包括了提升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总督学池云霞表示,通过提高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制定行动计划等规划能力,职校生可以更超前、更精准地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要做好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职业院校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错位、师资能力的断层以及校企协同机制的缺失等。为此,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提出,需要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构建全周期成长支持系统。
成功的案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潘怡就是一个例子。学校完善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考取教师编制,并快速度过职业适应期。这其中,关键在于学校为每位学生设计的成长和全程记录学生学业与能力发展的做法。
综合多位专家和学校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到,结合产业、企业需求,系统化、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指导是成功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完善行业企业资源深度参与的保障机制。转变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解也是根本之策。职业院校应从助力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长远立场来认识这一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职校生而言,一条清晰、畅通的技能成才阶梯已经铺就。只要他们把握好每一个阶段,不断提升自己,就能在专业的领域里发光,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机遇转化为成长动能,点亮职校生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