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论语》


古语有言:“孔子曰:‘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身,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可违,六十耳顺于心,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此言出自圣人之口,流传千年,至今仍发人深省。

【释义】孔子所言:“我十五岁便立志于学习,期待知识的海洋能拓宽我的视野;三十岁已能在社会中自立,肩负责任;四十岁我掌握了世间百态,不再迷茫;五十岁我明白了天命的不可违,顺应自然;六十岁我能洞悉世事,听任诤言;七十岁我随心意而为,但不越出规矩。”

个人看法:

孔子对于人生各阶段的精妙总结,特别那句“三十而立”,似乎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三十而立”,或者“四十不惑”呢?

我们不应理所当然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能达到某种境界。正如《老男孩》歌词中所描述的,生活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和内心。那么,我们究竟是被生活改变,还是我们自己生活呢?

在现今社会,许多人怀揣着成功的梦想,渴望有所成就。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为这个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坚持?这样的理想在我们心中又持续了多久?

当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感到迷茫时,我们很容易迷失。人生短暂,孔子五十岁已洞悉天命,而我们中又有多少人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真的是人们的“难得糊涂”吗?

我们理解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期望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对他人的祝愿。包括我自身,也期望能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珍惜当下,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过上我们理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