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动能力技术特长


《江西吉安县君山小学全面推行“劳动+”教育模式》

随着春风拂面,江西吉安县君山小学里充满了一片生机。学校正展开一项富有特色的教育实践——“玩转葫芦”活动。五(3)班的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正从葫芦的形态与色彩中找寻创作的灵感,亲手制作出独特的艺术品和实用品。不论是雕刻、彩绘还是编织,孩子们都在其中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君山小学始终秉持“以玩出特长,以做出名堂”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吉安独特的县域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精心打造了一个近四亩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集种植、绿化、教学于一体。其中,1.1亩的种植园划分为菜园、葡萄园、葫芦园等区域,使校园更添一抹绿色的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

除了校内的实践活动,学校还与吉安农科园、横江葡萄园等多个社区、企业及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参与校园清洁与菜地种植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君山小学的校长曾玲芝深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实践的产物”的道理。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校长领衔的劳动实践课程建设小组和课程研发团队,同时聘请了43名教师以及每班至少1名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孩子们提供更全面的劳动教育。

在日常教育中,学校注重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技能的培养,将穿衣、洗漱、系鞋带等日常生活中的技能纳入劳动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学校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手工艺、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平台,通过开展烙画葫芦、京剧脸谱等跨学科项目,鼓励孩子们将编程、电子技术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开展智能家居模型设计和机器人探险挑战等活动,进一步锤炼他们的实操能力。

君山小学还将劳动实践与荣誉激励相结合,开展了“劳动+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学校建立健全了劳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劳动课程教学所需的专项资金。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担任班级劳动教育的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共同构建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如今,君山小学已将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课程建设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行,不仅使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让教师们荣获了级、省、市、县等各级奖励40余项。

本文由记者徐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