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而活,别人的事跟你无关


岁月流转,草木皆有时节。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争个高下,参与家长的里短,但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人生中最深邃的生存方式,莫过于这九个字“与己无关的他人事”。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得好:“少事便是福,多心乃是祸。”人一旦上了年纪,最忌讳的就是成为那“街头评论家”。无论是张家的儿子离婚,还是李家的媳妇懒散,亦或是王家的孙子学业不佳,每件事都要插手评头论足。

其实,闲话传三遍,反而会让自己成为是非的源头。你看那庙里的老僧,面对香客的诉苦,他只念“阿弥陀佛”;邻居间一旦发生争吵,他便闭门扫落叶。这并非冷漠,而是深知:他人的因果报应,你无法承担,也无法改变。

对于儿女的婚姻和亲戚间的纠纷,如果你过度掺和,就如同那搅浑水的棍子,最后反而会让自己一身泥泞。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应该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我们不应该为儿孙做牛做马。

就如隔壁的老周为儿子买房耗尽积蓄,结果小两口却因房产问题闹离婚;对门的李婶天天催促女儿生二胎,反而被嫌弃“管得太宽”。而《围炉夜话》中告诉我们:“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正的智慧在于学习田间老农的做法:在合适的时候播种、施肥,但无需每日扒开土查看根须的生长情况。

到了这个年纪,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养老金和体检单。而亲戚朋友的炫耀和吹嘘,只需微笑应对,不必或计较。正如庄子所言:“不要用有限的认知去评价无限的世界。”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争执,其实只是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的生活。

在公园里下棋的老头们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时,观棋的孩童早已看穿了输赢。看到老同学移民国外,不必酸溜溜地说“国外的月亮更圆”;看到旧同事抱了曾孙,也不必叹息“自己家的孩子不争气”。

活到这个年纪应该懂得: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别人的风光再盛大也照不亮你屋檐下的阴影。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非因为贫穷而只能看到菊花和山丘的宁静景色而是因为悟透了生活的真谛——当比较之心升起时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如同压在心头的重石。

在这个时候喝你的粗茶不必与他人攀比饮龙井茶的品味如何肠胃舒适才是真正的享受。像一片落叶静静沉入水底一样不起波澜不卷入是非之中。对于别人的富贵云烟过眼非议似蚊蝇绕耳都只是过眼云烟只需擦亮老花镜读自己的报纸稳稳捧起保温杯品尝自己的枸杞。

记住老祖宗的话:“各自安好各自修行。”到了这个时候最高明的活法就是坐在藤椅上享受阳光不必在乎东南西北的风吹草动。这便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和最通透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