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对班说的话简短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夜晚,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捧读着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沉浸在那过去的时光里。不经意间,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高中语文老师郭老师的形象,犹如旧友一般熟悉,深藏在回忆的角落里。

1990年代的一个秋天,郭老师如一位儒雅的文人墨客走进了我的高中生活。那时的他,中等身材,带着几分亲和的微胖身躯,鼻梁上挂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充满智慧和学识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书卷气息。

记得在极度缺乏文化资源的西北农村,书籍就像稀世珍宝一样珍贵。在那些薄弱的木报架前,我们一群学生常常围在一起,渴求着知识的滋养。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郭老师以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走进了我们的世界。

每当我们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时,他总是生动地模仿诗人的醉态,身体在讲台上微微摇晃,仿佛真的与松树有了互动。他的演绎不仅让我们捧腹大笑,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辛弃疾的洒脱与不羁。

我还记得那次写作文的经历。那篇文章描述了北的变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我将这篇文章的精髓提炼为“不道破一句”,以此为主题写下了我的读后感。郭老师批改后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并在课堂上分享了我的作文和见解。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成就感。

高中毕业后,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让我与郭老师失去了联系。直到2019年初回到家乡时,我才得知郭老师已经离世的消息。那一刻,我仿佛被重锤击中,泪水模糊了双眼。

郭老师虽然只陪伴了我们短短的时间,但他的每一次授课、每一句都如星辰般照亮了我那段高三岁月。如今的我已经步入社会工作多年,但郭老师的形象依然清晰如初。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良师益友,也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航标。

尽管时间流转、人事已非,“先生之风”依然在心头。“春蚕到死丝方尽”,他的精神永远指引着我前行。这份师恩我铭记在心,感谢郭老师给予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