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一般都干什么


思维智汇 2022-08-23 06:30 发表于浙江

作者:林(新校长传媒)

【开头】

在教育的舞台上,日常教学工作是每个教育者都需要深入钻研的课题。本文将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五个关键环节展开探讨,提出具体的实操指南,以助力教学的高效开展。

【教学研究活动】

教学的专业基础在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而高效教研则是保障教学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阅、辅导学生、考试这五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让常态课转向高质量课堂。

【具体策略】

一、备课环节的优化策略

1. 集体备课的策略:建立备课小组,遵循资源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双重核心,让老师们共同探讨并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

2. 流程智慧:采用流程化的方式,让每位老师都能在集体智慧的指导下进行备课。

3. 实战后再讨论:教师上完课后,再次进行讨论,分析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二、作业校本化的策略

作业的分类与目标明确是关键。每道题目都应贴上相应的类型标签,让老师们明白每道题目的作用和用途。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层次,将作业分为基础题、难度题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推广

教学逻辑的建立是基础,而将学习逻辑转化为教学模式是关键。为此,教研组需要研究并制定教学模式的标准和评课标准。将优秀的教学模式推广至整个学校,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和重心。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讲授法和活动法的优点,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组合和结构化。

四、学生辅导的策略

分层辅导是学生辅导的重要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ABC三层进行辅导。开发并实施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学情分析、分层作业和选修课的教学指导,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生辅导教学环节。

五、试卷编制与成绩分析的策略

制定三张双向细目表用于试卷编制和试卷分析。通过细目表,可以完善地分析试卷质量,确保试卷内容全面覆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同时分析学生考试成绩,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结尾】

日常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高效的教研活动,结合具体的实操指南,可以真正做到让教研服务于教学,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教学标准的审视

的难易度是否符合其所体现的教学内容的水平要求?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判断是否公正?

第二,关于的多元化考量。的题目来源是否具备多元性?题目的类型是否多样?这些多样化的题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水平要求相匹配?

第三张表,专门用于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往我们只是简单地分析学生的总成绩,无法得知具体哪个章节的教学效果较好或较差,这对于教学改进的帮助并不大。而这张表增添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板块,从而在各方面都能找到具体的教学薄弱点。

具体分析如下:

• 针对不同章节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表中清晰地展示了每一章的平均得分率、高分率以及低分率。这使我们能够判断哪些章节和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较好,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也能确认每一章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 对于不同类型题目的平均分值统计,如记忆题、分析理解题以及应用题等,我们可以看出哪一种题型的得分较高,哪一种较低。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能间接推论出教学的优劣。例如,如果记忆题得分高而分析理解题得分低,就说明教学存在一定偏颇。

• 对于不同难度级别题目的学生得分率统计,可以推断出学生学习的深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深度是否匹配。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要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 对于各种题型得分情况的统计,还能帮助我们判断学生在应对不同题型时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应试技巧。

最后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专业的学校教研活动?这需要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改造和提升。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辅导以及考试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和调整。专业的学校教研活动就是要将这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达到15个方面的要求。

资料来源:本文内容经授权转载自教育学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