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不能和哪个姓通婚
据江西省瑞昌市井泉庄的《姜氏宗谱·族规》记载,自齐国末代姜姓国君康公象先公的后裔起,因田姓窃取之故,其后代曾遭遇田和的追杀。为避难计,象先公的后代中有一支选择隐居或外迁。这支姜姓后裔为逃避战乱和,逃离至江南之地,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他们虽历经千年的迁徙,但从未忘记夺国之恨,对田姓的怨恨也代代相传。族内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家法,严禁与田姓通婚。这一规定不仅在家族内部口口相传,而且被正式载入族谱,成为家规。族规首条明确规定,凡与田姓通婚者,男子将从族谱中除名并被逐出家门,女子则将受到浸猪笼等严厉处罚。
浸猪笼这一惩罚方式意指将人放入竹编的笼子中,再加重物沉入水底,这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处罚方式。在瑞昌井泉庄及其周边地区,因此这项族规的存在,近千年来从未有与田姓通婚的情况发生。尽管在民国时期该条家规已从族谱中删除,但本族姜姓对田姓仍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再谈及历史上的陈国内乱。公元前707年,陈桓公遭难,太子陈完被降为大夫并出奔他国。陈完后来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齐桓公封陈完为“工正”,掌管工匠制造之事。传说齐桓公赐予陈完大量田地,于是有人称他为“田完”。也有说法称陈完因封地而得名“田”。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田完的九世孙田和废齐康公自立为国君,最终田氏继承了齐国国号,史称“田齐”。
在历史的长河中,姜姓曾收养陈姓后人,然而却未能避免被陈姓后人灭族的悲剧。在那场浩劫中,姜姓、吕姓、齐姓几近灭绝。而高姓、卢姓等王公虽前来救援皇族姜氏,但最终未能救下。只有崔姓的一支贵族在崔姓与卢姓的联手努力下得以逃脱,逃至河北省一带。因此流传下来说卢姓对崔姓有恩的故事。
综合上述史实和民间传说,可见姓氏背后的历史纷争与复杂的人情世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