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落花生是什么意思
鲁迅对小零食有着深厚的喜爱,他常常品尝着各种各样的糖果糕点、瓜子花生等,几乎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夜晚伏案写作时,他的笔从未停歇,而他的也不曾空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花生始终是鲁迅的最爱零食。虽然鲁迅以爱吃糖闻名,但在他的弟弟周作人的记忆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吃糖的次数并不如吃花生多。周作人曾回忆道:“鲁迅在东京当然也吃糖,但似乎并没有那么频繁。反而花生吃得很多,尤其是客人来的时候,后来收集花生壳甚至需要用大张的报纸包起来。”
母亲鲁瑞对大儿子的饮食习惯非常了解。当鲁迅在1923年与兄弟失和后搬离八道湾,租住在砖塔胡母亲仍会时常寄来或派人送来一些食物给鲁迅。花生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根据鲁迅的日记记载,如1923年11月4日:“上午母亲派人送来了两本书、一碗鸭肝和一合花生。”这样的事迹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反映出母亲对鲁迅深深的关爱。
在绍兴人的眼中,下酒的最佳搭配非茴香豆莫属。花生米也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酒伴。事实上,据周作人描述,“下酒的普通食物有鸡肫豆和茴香豆”。而鲁迅的作品《孤独者》中也描述了人物喝酒时配以花生的场景。
早在南京求学的时期,花生就已经成为鲁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回忆散文《琐记》中写到自己当年被进化论学说和西方哲学所吸引,同时也提到了自己有空闲时就会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等食物。
鲁迅不仅喜爱读书,对古代医学典籍也有深入的了解和评析。他在文章中提到:“的医书中常常有‘食忌’的记载,比如落花生与某些食物的搭配可能会对有害。”
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期间,鲁迅因学业优秀而获得了作文奖牌。然而他并没有保留这块奖牌,而是用它换取了买书和点心的费用,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花生米。
20世纪20年代,当鲁迅在北京生活时,他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且富裕。家中来客时,常会备有零食招待。李霁野曾回忆道:“鲁迅先生喜欢食用糖食和小花生,也常常以此招待客人。”如今在鲁迅故居的书架上,仍保留着他当年用过的花生筒和点心盒。
起初,鲁迅招待客人时主要提供糕点,不分男女一视同仁。但很快他发现男士们往往消耗过多,吃得精光后还得再次购买。因此他决定调整策略,对待男性客人改为以花生为主。这使得男客们的摄入量大大减少,而鲁迅则会善意地劝食,甚至有些怕吃花生的客人会因此而逃离。而对于女客们消耗较小的特点则仍坚持用点心招待。鲁迅颇为自豪地表示:“自从去年夏天实行这一花生后一直都在执行。”
从鲁迅对花生的独特喜好和他的“花生”,我们得以窥见其生活中的一个有趣侧面以及他的真实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