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策略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课堂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内容缺乏活力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阴分院深入探索并实践了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效课堂”路径,通过多项举措力求难题,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学院构建了以素养为本位的教材开发体系。该体系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建立了“职业能力图谱-素养指标矩阵-教材内容架构”的开发范式。此范式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及创新思维等元素融入教材中。教材编写注重“四维融合”,即基础理论对接标准、实践案例源于行业典型项目、素养培养嵌入任务情境以及职业发展贯穿始终。比如,智能制造专业教材特设“职业思辨”专栏,将工业4.0标准和精益生产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素养训练内容。

深化产教融合的课程开发机制也是重点工作。学院创新性地实施了“校企双元五共”模式,即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组建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教学质量。学院还了相关管理办法,建立了企业项目库与案例筛选标准,引入了行业标杆企业的真实项目。学院还开发了新型一体化活页教材,采用“基础模块+动态插件”的结构,确保知识体系稳定的又能及时更新行业新技术案例。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学院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情境教等。以机电专业的《PLC应用》课程为例,学院将课程拆解为递进式的项目模块,以企业真实案例为支撑,形成了“项目引领-任务递进-案例支撑”的教学链。

学院还建立了“四维协同”的互动路径,聚焦教师、学生、规则和任务四个维度,通过企业案例融入、情景化任务设计、人工智能课堂诊断工具等手段,强化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学院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了大数据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智能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成果和素养提升情况,实施了过程性、增值性和综合性评价。学院还对学习平台中的学生观看资源、师生互动等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了可视化评价报告,为师生提供了参考。

学院还通过制度创新,将理论框架转化为实践范式,建立了高效课堂认证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能力测评-督导评价-同行互评”的综合评价模型。这些举措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的意识。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坚持发展性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系统教学内容、策略和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有效性、学习参与度和发展适切性的统一,从而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效教学场域。

(本文内容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阴分院的教学实践成果,并由汤明清、陈汐平两位作者撰写发表于《教师报》2025年3月19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