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用来比喻什么


文化瑰宝之成语,寥寥数语便能道尽世间百态。人们常言诚信无价,而法律原则更是我们行为的指南。跟随“少年普法小使者”一同探索法律与诚信的交融之路。

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闻“一诺值千金”的说法。这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法律精神?我们日常又该如何践行呢?且听少年普法者为你解答。

(来自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的杨诗瑶)解释道:“一诺千金”意味着说话要算数,极具诚信。在《》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诚信原则,保持诚实,恪守承诺。

名不副实——业需诚信方能兴

当购买的商品与商家宣传相差甚远,名不副实时,这背后经营者是否需承担责任?“少年普法小使者”有话要说。

(来自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谢思然)指出,“名不副实”指的是名声或名义与实际不相符。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或误导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慷慨解囊——全心全力行公益

谈及行善事、做公益,诚信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是否可以随意撤销呢?让我们跟随“少年普法小使者”一同探索答案。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的陈柯言)解释道:“慷慨解囊”指的是毫不保留地帮助他人,将财物捐献给社会,尤其多用于公益事业。《》第六百五十八条指出,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则不受此限制。

以上便是本次“少年普法小使者”带来的法律与诚信的教育,希望通过他们的解释,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精神,做到言行一致,诚信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