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的典故出处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涌现出众多游说之士。这些智者不仅学识渊博,更擅长以生动的比喻来劝诫当时的者。孟子,作为那个时代的杰出辩士,其思想与智慧在史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于齐王的愚昧和缺乏恒心,以及轻易受谗言影响,孟子曾直言不讳地指出:“齐王啊,您的智慧似乎有些欠缺。天下虽有许多生命力顽强的生物,但如果仅在阳光下暴晒一日,却又置于阴冷之地达十天之久,那它们又怎能存活呢?我与您相处的时间虽短,却能察觉到您虽有从善的念头,但一旦我离开,那些奸佞之臣又会以甜言蜜语哄骗您,您又会重回旧途。这叫我如何是好呢?”
孟子继而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下棋,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用心专注,同样也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当时全国公认的下棋高手,他曾教授两名弟子。其中一名弟子全神贯注地听从奕秋的指导;而另一名弟子却总是心不在焉,担心大天鹅飞来,想要用箭射它。尽管这两名弟子是同一个师傅教授、同时起学,但最终的学习成果却天壤之别。”
这并不是因为两人的智力有差异,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时的专注程度不同。如果今天做一点事情就半途而废,隔了十天再去做同样的事情,那么事情又怎能做好呢?无论是求学还是做事,能否成功,专注与恒心都是关键因素。后人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为“一暴十寒”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时作时辍的行为。
例如有一位同学,他在求学过程中漫不经心,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荒废的时间却多于学习的时间。这样的他又能学到什么呢?最终只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