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说绝交的句子
在的交往之中,有一条不易言明的规则:委婉的答应往往等同于拒绝。
成年人的拒绝需讲究方式方法,既需保留对方的面子,也需展现出自身的风度。那些模糊不清的托词却常导致对方产生误解,最后发现,最高情商的拒绝并非绞尽脑汁寻找合适的言辞,而是干脆利落。这样既不给予他人过多的幻想空间,也为自己减轻了心理负担。
上周与同事一同游览香港,我的同事阿楚得知后便请求我帮她购买一些物品,并特别询问我是否会经过某商场。由于行程安排紧凑,我本不想代为购买,但又觉得直接拒绝有些难以启齿,于是我只能含糊地回答:“可能会经过。”没想到阿楚立刻发来了购物清单,我只能勉强回应“嗯嗯”。
那家商场以其品牌齐全而著称,每个柜台前都人头攒动。排队等候了半小时,终于轮到我了,然而阿楚所需的商品却缺货。我一边安抚不耐烦的同事,一边在微信上向阿楚致以歉意。面对双方我都感到难以应对,我深感后悔当初没有果断拒绝。
《拥有自主人生》一书中提到,统计显示,英国孩子学会说的第一句话中,“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这表明“不”字代表着个人意志。当你说“不”的时候,意味着在你的生活领域里,你是者。
在知乎上,有人曾提问:直接的拒绝会不会显得过于幼稚?一位网友的回答是:其实这是过于理性的表现。与那些看似成熟的婉转拒绝相比,坦率直接的拒绝实际上是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杨绛女士就是一个擅长拒绝的人。当年,费孝通曾向她求爱,她果断地拒绝了。当费孝通询问是否可以保持友谊时,她明确地回答:“朋友可以是,但朋友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也不会是你的女朋友。如果按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最好断绝往来。”费孝通只好接受现实。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费孝通前来拜访时,杨绛则以一句“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淡淡地回应,让费老彻底断了念头。这既显示了她的果断,也体现了她的智慧。
在日本,有一位名叫井上的作家曾因无法拒绝出版社的约稿而陷入困境,最终导致工作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他每次害怕拒绝后会被出版社疏远,结果却每次都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这表明那些勇于说“不”的人充满自信,他们不担心一次拒绝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也不需要靠讨好别人来维持关系。
社会心理学中的“贝勃定律”也提醒我们,过度的迁就只会滋养他人的贪婪。当你总是满足他人的期望时,一旦有次不能满足,他人便会心生不满。在人际交往中,适时地拒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毛曾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是正当的。当一个人提出要求时,他的心中已经预设了两种答案。无论你给出其中哪一种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勇敢地说“不”,不被任何规则所束缚。只有轻装上阵,我们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责任编撰 敬请期待 张丽丽 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