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表达了什么


河畔书宴是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二班的学生内部读书会,由班唐诗人老师于2019年10月提议成立,成员均为“00后”大学生。读书会旨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成员们阅读文学经典,深入体验文学的魅力。

本期讨论书目:《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介绍:

作者迟子建,本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05年12月1日。

主持人(唐诗人):

读经典不仅仅是读西方名著和古代经典,读当代作品能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对于“00后”的你们来说,这本书的解读或许比书本上的评价更有意思。希望你们能分享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成员分享:

杨梓姗:

小说的故事围绕“我”的视角展开,讲述了90多年来在广袤森林中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变迁。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自然充满敬畏。即使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

陈李涵:

我认为这本书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游猎如何与自然息息相关,又如何因现代文明而逐渐远离自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的困境,更是人类面对工业文明时如何安置自己灵魂的问题。

高绪垚:

书中展现了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冲击和影响。鄂温克族在工业化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他们的文化、语言、和习俗都在逐渐消失。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

林思仪:

书中对生命与死亡的描写直击人心。作者以“我”的视角展示了鄂温克人的生命观,让人对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每个人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认识他们。

周钰杰:

作者用四个部分“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将一个近百年兴衰浓缩到“我”短短90年的生命历程中,以小见大,展现了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这种叙事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赵婷:

面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鄂温克人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更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理解,让他们的文明得以延续。

读书会栏目简介:

作家网集结文学爱好者,聆听文学声音,传递文学思想。无论是新作锐见、好书推荐还是经典重读、话题讨论等文章形式多样,欢迎更多的读书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线上线下交流思想、碰撞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