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孩子累到崩溃的说说
当前街头巷尾,我们经常能看到带着孙辈的老人。据统计,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群。在他们那个时代,很多人仅生育一个孩子,而现在则成为孙辈出生时的依靠与支柱。当子女的后代需要二次照看时,他们总是一言不发,无论路程远近,毅然从故乡踏上照顾孩子的道路。
老家劳作完后的老者,还有城内岗位退休不久的人士,一时间成为了儿女的家庭"常驻助手"。看着小家庭迎来新的生命,他们内心自然喜悦。这份喜悦背后所蕴含的辛苦,并非言语所能描述。有的老人甚至在儿女家生活的艰辛超过在故乡,每一天都仿佛身处战火之中。
看顾孙辈与农活劳作有着天壤之别。时刻的紧绷让父母倍感压力。年龄尚小的孩子们就像那随时会的定时,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早晨起床至深夜熄灯的每一个时刻都充斥着繁杂琐事:喂养、烹饪、哄睡、清理地面、整理玩具......而如今的小孩子,在餐食之时仍需在观看动画中度过,这一过程常常让人焦急得汗流浃背。一顿饭下来,大小孩皆需照顾,老人则只能草率地扒拉几口冷食。
最令人无奈的是那缺失的安稳睡眠。即便夜深人静,老人仍需起身照看孩子如厕。而当年轻人在周末可以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时,他们依旧得为孩子忙碌。想稍作休息看会电视?恐怕遥控器早已被藏匿起来。而当他们想享受一支烟或一杯酒时,在子女的家中总是需要有所顾忌。他们的生活仿佛是客人的生活一般,生怕言语不当引起他人的不快。
说实话,虽然辛苦但他们不怕苦累,最怕的是生病之时无人为伴。病痛之中还要为子女操持一切,孩子的身体一旦有些微恙更是如同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在子女家中的他们,最深的感触并非来自劳作之苦,而是那种寄人篱下的心境。在女婿和儿媳面前说话都要斟酌再三,小两口拌嘴时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家中美食总是先紧着孩子享用,剩下的才轮到他们品尝。年轻人下班后便瘫坐在一旁玩手机,衣物随意丢弃。最让人心酸的是看到亲家来串门时的眼神,仿佛自己是个毫无贡献的食客。然而若真的选择离开,看着小两口忙得不可开交又令人心疼。就这样他们默默承受着一切,年复一年。
这些奔波于生活的老人,虽然名为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的生活却比工作时更为辛苦。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子女能铭记这份情谊。作为父母,他们的付出从不期待对等回报,作为子女至少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体面与尊重。若能将“应该的”换成“谢谢爸妈”,那么他们的付出便真正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