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难忘的事700
有些作家的文字,如同警醒众人的钟声,震撼人心;有些作家的文字,如同深夜的钟鸣,引人深思。还有一些作家的文字,如轻风拂面,缓缓流淌,其间的文字能直透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就是这样的典范。
品读汪曾祺的文章,仿佛是一次时光之旅。犹如回到了儿时的岁月,那个稚气未脱的年纪,手托小板凳坐在屋檐下,听邻家老者讲述春秋往事、美食佳肴。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穿越了山河与岁月,温暖了当下的心灵。
如今的人们喜欢追求“小清新”、“好”、“小确幸”,这些词汇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而在汪曾祺的笔下,这些情境都能找到相应的映照。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描绘日常生活的琐碎,还是回忆过去的点滴,汪曾祺都能将俗世生活、人间烟火写出趣味和雅意,留住人们心中的那份好。
谈及汪曾祺,人们最为称道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如《人间草木》、《人间至味》、《浮生杂忆》等作品,在当今社会中深受人们喜爱。有评论家如此评价他的作品:“汪曾祺的语言看似平凡,但组合在一起却别有一番韵味。”在我阅读汪曾祺的散文时,总会联想到匠人造物的过程。以房屋为例,每一块砖、每一粒沙单独看来并无特别,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变成一栋美丽的建筑。
在汪老先生的文章中,引经据典却不显卖弄,显得自然流畅。如在《宋朝人的吃喝》一文中,虽为旧时轶闻,但在他的笔下却如自家日常般亲切。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使他的文章如名厨炒菜,咸淡适中、色香味俱佳,令人难以忘怀。
对于汪曾祺而言,草木、美食、琐事、闲趣等皆可成为他的写作题材。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描写方式,这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并不多见。他观察事物深入且富有洞见,能够洞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并将其付诸于文字之中。如在《故乡的食物》和《故乡的野菜》中,他不仅列举了多种美食与菜蔬,更将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与祝福。
汪曾祺的作品不仅在物象描摹上情感真挚,在写人叙事上也同样如此。他写过多篇与西南联大有关的文章,笔下的人物与事件都生动有趣、形象立体。如在回忆恩师沈从文的文章《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中,他详细记录了恩师对自己的开导与鼓励,寥寥数语便刻画出一个关心弟子、渴望弟子成才的师者形象。
汪曾祺是一个对生活观察入微且富有情感的人。他的作品通俗而不庸俗、深入人心。他打破了散文的传统格局和时代局限、写出了自己的味道和风格。他的作品亲切自然、流畅舒展让人读过之后难以忘怀。
这样的一个作家虽然时代已晚但他的作品却让人感到亲切无隔阂。遗憾的是我生不逢时不能亲聆只能在文章里感受他的文风和笔调了。
本篇文章转载自文明信阳网站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无其他意图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