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


今日翻阅一篇关于教师招募的文章,我深感作者观点之正确:在教师工作中,应优先考虑录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浏览评论区,我惊喜地发现大部分读者与我不谋而合,支持作者的主张:

自1995年我国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以来,持有该的高校毕业生只需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笔试与面试,便可加入教师队伍。这种“持证即准入”的模式,虽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入门门槛,但难以全面评估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职业情怀等综合素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需要更全面的考察与培养。

回想起我作为1992年入职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亲身体验了师范教育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培养。那四年的学习生活别具一格:我们不仅学习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还深入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等专业课程。学校还特别注重我们的音体美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每天的毛笔字作业、每周的班级黑板报评比、定期的钢笔字比赛和演讲活动,都成为了我们独特的师范文化。

在实践方面,我们通过在附属小学的见习和集中实习,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实习期间,我们像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备课、授课、听评课,并各类文体活动,全面体验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沉浸式的培养模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教学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的教育情怀。事实上,我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这充分证明了系统师范教育的成果。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在于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尊重不足。我建议,在教师中设立“师范专业优先”的条款,让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优先加入教师队伍。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附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侵权问题,将立即删除。)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