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沟通技巧的书籍
生活中的沟通艺术——关键对话的实践与思考
无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交流,还是在工作场合的沟通交流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关键时刻”。例如:
心中虽有许多话想说,但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没事,我很好”;对某件事有不同意见,却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沉默;或者情绪驱使下说出了令自己后悔的话,让原本可以和平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难解。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沟通痛点,它们像一堵堵无形的墙,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些对话时,往往因为害怕冲突、缺乏自信或沟通技巧不足而陷入困境。
那么,什么是关键对话呢?关键对话指的是那些涉及高风险、情绪激烈和意见分歧的重要对话。这类对话的结果往往对生活和工作有重大影响,因此处理好这类对话至关重要。
读完约瑟夫·格雷尼等人合著的《关键对话》后,我明白高效沟通的技巧是可以学习的。真正的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心灵的触碰。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在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关键时刻用对话化解冲突,增进理解。
一、对话前的准备:从“心”出发,校准目标
我们常常在情绪激动时做出冲动的决定,而《关键对话》强调:所有对话高手都是先管理好自己的内心。当我们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状态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来校准目标。
1. 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解决问题,而非争输赢。
2. 我希望对方得到什么?比如:理解而非指责。
3. 通过这次对话,我们希望实现什么样的关系目的?比如合作而非对立。
控制自己的想法不等于对他人的不当行为放任不管。当对方的行为存在问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这种行为问题。当我们控制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就控制了自己在对话中的情绪。
如何控制想法呢?可以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营造安全感,让观点自然流动
沟通就像跳双人舞,当对方后退时,我们要做的是伸手邀约,而不是逼近。聊天的氛围比聊天内容更重要。当人们感到失去安全感时,往往会陷入沉默,拒绝进行观点交流,或者诉诸。因此在聊天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观察聊天的氛围,越早意识到你和对方退出了对话模式,就越容易把对话拉回正轨。
当对方表现出防御时,我们要跳出对话内容,不要讨论刚才的话题,重新建立安全感。共同目的是指让对方感到在对话中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他们的目标、利益和价值。而相互尊重则是我们可以首先追求的共同目的。当人们感到不受尊重时,就会变得情绪化。所以要想准确识别在什么情况下尊重感会出现危机导致对话出现安全问题就要关注情绪变化。
如何建立和重建安全感呢?可以展示良好意图、适时道歉、对比说明消除误解、创建共同目的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消除对方的防御心理让对话重新回到正轨。
三、达成共识并让改变真实发生
在沟通过程中获取双方观点后我们要努力把成功的关键对话变成优秀的决策和一致的行动。这需要我们努力避免错误期望和不作为两种陷阱。我们要明确指出应当如何决策参与决策者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这样决定。在决策执行环节我们需要考虑行动人、行动目标、行动时间和检查方法四个因素来确保任务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写在最后
《关键对话》这本书并不是教我们如何“赢”,而是教我们如何“连接”。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对话高手既能坦诚表达又能守护关系。”好的对话就像织毛衣有时候需要耐心地一针一线织下去才能收获抵御寒冷的温暖。如果你也曾因沟通受挫而心累不妨翻开这本书看一看每一次对话都是让关系更近一步的机会它会告诉你即使观点不同我们依然可以彼此理解即使情绪汹涌我们依然能够理性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