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实记录50例简短
上海新高考实践与探索
自2014年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开启新高考以来,已经过去了6年多的时间。4届学生已经通过新高考进入了高校,这场的“招”和“考”给高中学校的“教”和“学”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又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期,我们对上海市教委副贾炜进行了专访,以深入了解这一的深度与广度。
一、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习新常态
上海新高考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制度,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衡量学生的另一把“尺子”,在推动高中育人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尺子”不仅记录了高中生3年的学习成长经历,也成为了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的重要信息参考。
上海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构建了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大板块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社会实践和研究习等板块对拓展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上海将学校集体的社会实践纳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并明确了社会实践的时长和内容。通过跨部门合作协同,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确保高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习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坚持落实研究性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后,更加注重学生研究习的经历及成果。上海开发了研究习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学生课题研究提供“全程支持”,同时研发了“高中研究习课题第三方认证平台”,保障了研究习成果的真实性。
三、分层走班+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新成长
新高考的考试模式调整,使得高中学生面临更多的选择。上海已全面落实“分层走班”教学,结合办学实际,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中学校基于课程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做好生涯规划。
四、全面育人成为高中教师新使命
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等对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培养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学科本体知识把握能力等多项专项能力,使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成为高中教师的普遍价值认同和责任担当。
五、特色优质成为高中学校办学新追求
上海坚持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已命名多所特色高中,并正在深入挖掘与建设各学校的办学特色。采用分层分类指导的方式,支持每一所高中学校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实现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育人”的转变。
六、多管齐下推进整体育人方式新变革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包括推进“双新”课程、全方位明确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基本标准、探索实施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将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相衔接,推动基础教育整体育人方式的变革。
通过新高考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也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展望未来,上海将继续巩固新高考成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