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二和尚为什么叫丈二


文化之语,方言之韵

语言作为文化的独特载体,其背后所蕴含的方言文化价值尤为突出。透过方言,我们可以洞察到一地风土的文化特质。当我们在传承方言的其实也在守住我们的文化根基。

当前,武汉方言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崭露头角,其独特的生命力得以频频在媒体上呈现。这一成就既源自其内在的魅力,也离不开传承者和运用者的辛勤耕耘。而方言的真正传承,应当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应用中,只有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口口相传,方言的火种才能代代延续。

提及“跍”,这是一个许多人会讲但未必会写的字。在《康熙字典》中,“跍”被解释为蹲下的姿态,这种蹲着的模样在各地的方言中都有所体现,不过因为地域差异,发音各不相同。在武汉话中,这个字发音为kú。

在武汉话里,“跍”字与“蹲”的动作紧密相连。它的第一个含义即双腿尽量弯曲,状似坐姿但不离地。比如彭建新在《孕城》中描绘的场景:一位中年妇女撑着伞,蹲在戏园门口售卖花束,那一刹那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孩子随奶奶在武汉生活时学会了蹲着的方式叫做“跍倒”,而当孩子去到北京后,面对妈妈的蹲下指令却不知所措。

除了蹲下的动作,“跍”字在武汉话里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闲居”或“待着”。例如:“老王辛苦了半辈子,退休后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与其独自呆在家里,不如和老伴一起约上几位朋友出去旅游。”这里的“跍”字即表示闲居在家。再如吴成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也不愿外出找工作,就一直在家里闲着的状态。

此文内容来源于“书香武汉”的公益推广活动。

编辑:阿杰(全民阅读推广)

特别声明:本号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若文中存在来源标注错误或其他不当之处,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