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在宋词之海中,论及模仿的技艺,李清照可谓是翘楚。
通常而言,模仿之作往往难以超越原作之风采,但李清照的模仿却能臻至两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让经典名句在她的笔下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这一点,从她的作品“此情难消,眉头才舒又上心头”中可见一斑。此句仿自范仲淹的“世间诸多情感,皆在眉间心上,难以回避”。范仲淹的句子已然是经典之作,但经李清照的妙笔仿写,更是锦上添花。
第二重境界,便是将那些原本并不显眼的诗句,经过她的点石成金之笔,化腐朽为神奇。韩偓的《偶见》中的诗句,原意较为平实,但到了李清照的笔下,便化作了《点绛唇》中的动人画面:“含羞而走,倚门回首,却见青梅轻嗅”。这一转变,让平凡的诗句变得如梦如幻,正是李清照的过人之处。
除了上述的例子,李清照还对温庭筠、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了仿写,大部分都达到了经典之境。在此前几期中,已与大家分享了她的诸多仿作。今日要讲的是她对王昌龄诗作的模仿。
一、先来欣赏王昌龄的原诗
《采莲曲二首·其二》中写到:荷叶与罗裙色彩相融,芙蓉花与采莲女的笑脸相映成趣。乱入池中不见人影,闻其歌声方知有人来。王昌龄以其高超的七绝技艺,写出了采莲女的美丽与荷塘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写采莲女的诗作,更是一首咏荷花诗,将花与人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再观李清照如何仿写“芙蓉向脸两边开”
在她的作品《浣溪沙·闺情》中,李清照巧妙地化用了“绣面芙蓉一笑开”这一句。相较于王昌龄的描述,李清照的写法更加灵动。她用“一笑开”替代了“两边开”,不仅保持了比喻的新奇,更增添了一丝少女的俏皮。这里的芙蓉不再是荷花,而是代指少女美丽的面容,更加直接地展现了少女的魅力。
三、最后进行一番总结
王昌龄的诗让我们看到了采莲女的热情与生活的美好。而李清照的词则描绘了一位相思少女的形象,她的调皮可爱、托腮时的韵致,都跃然纸上。我们通过她笔下的少女,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李清照对王昌龄诗句的仿写,如同一把点石成金的笔,写出了别样的美感。
在模仿这一领域,李清照的确有着独到之处。她善于汲取前人的作品精华,特别是唐诗中的妙句,化为己用。这两首作品各具特色,令人赞叹。那么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让我们共同品鉴、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