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活 水木年华
《生活之歌,文字之韵》
——评说新歌《感谢生活》及其背后的故事
在5月2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水木年华乐团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新的歌曲《感谢生活》。此曲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让我等乐迷深感荣幸。能够再次与卢庚戌老师深度合作,实属不易。我也期望此曲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被更多的人感受到其中的深情。
音乐世界对我而言总是神秘且深邃的。这首歌我并不多做评论,一个音乐爱好者能够把一首歌曲从创作到发布呈现在世人面前,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满足了。对于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在每一首都感受到了心动的音符。每天我都会去寻找新发布的歌,但是往往有许多我喜欢的好歌在排行榜上难以寻觅。我始终相信,每个听歌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行榜。
我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只是门外汉的浅显。然而对于文字,我却有着深深的情感。文字对我来说,如同种子般,只要落在纸上,它就会生根发芽。这是我对于文字的期望,也是我对文字生命力的理解。
我一直在探索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张力,以及词与生活之间的千丝万缕。虽然我掌握的汉字并不多,许多繁体字对我来说只是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求。
写作的确需要技巧,我认为的技巧就是:敞开心扉,说最真实的话。我见过许多写作者,他们在纸上清心寡欲,却在纸外享受着荣华富贵。这并非我所追求的写作之道。我写作,不是为了说教,也不是为了迎合某种利益集团,而是为了审视自己,以便更好地纠正自己。
我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用文字擦拭自己的眼泪、包扎自己的伤口。文字是我活在这世上的倒影。我感谢文字,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和事,让我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宝贵的事情。
我的生活简单而平凡:早点的香气、廉价的茶、有限的薪水和做不完的家务……这些都是我写作的灵感和财富。我不确定是文字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文字,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对文字有着深深的情感和执着。
诗是沉默的歌,歌是诗的倾诉。我行走在诗与歌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声音和节奏。虽然诗歌圈有时会显得有些混乱,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写作理念和风格。
在文字的大海中,我只是其中的一滴水。但这一滴水却能洗净生活中的油渍。活在这世上和活在纸上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我们善待生活、善待自己。我要感谢的不只是眼前的生活还有那些完善我生命的挫折与苦难。
通过写作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并雕琢自己。我将身体里储存的声音献给那些愿意聆听的善良的耳朵。写作虽然不易但人情世故更难处理。我选择了妥协并努力治愈自己的“感冒”。
写作没有让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反而使我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人性的美好也让我找到了活着的希望。
我在用文字串联起人生的过程中悟到了一个道理:我活着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这也是写作或做人最本质的意义。
作者介绍:
诺布朗杰(1989年至今),藏族人。甘肃甘南出生和成长。 曾出版诗集《藏地勒阿》、《蓝经幡》、《拾句集》。他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