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关于孩子的一段话
《尼采的哲学之旅》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富有深意的作品,其中一句“凡杀不死我的,都使我强大”成为了流传广泛的经典之语。
在这部作品中,尼采提出了他的超人。这里的超人并非指现实现一位英雄拯救世人于水火之中,而是指人自身能够超越自我,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常言道,“我”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尼采所描述的超人,正是人的自我超越,是理想化的人格类型。查拉图斯特拉虽为书中的代表人物,但他所象征的,是呼唤人们追求超人人格的觉醒。
尼采将人分为两大类,以对应他所否定的道德和所倡导的主人道德。
一类是末人:他们是那些缺乏生命创造力、唯唯诺诺、平庸无奇的人。这类人长久以来被传统的理性观念所束缚,缺乏生命激情和活力。他们的个性被抹杀,随波逐流,没有挑战精神和对未知的渴望。他们做事拖沓,常常自我陶醉和麻痹,缺乏突破传统束缚的勇气。
另一类则是超人:他们拥有强烈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冲破道德的束缚,与命运抗争,大胆地展现自我。超人富有创造力,喜欢冒险,敢于挑战权威,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他们对于末人的冷嘲热讽视而不见,冲破末人强加的道德约束,以自己的行动定义新的道德和规则。
尼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提出了三个阶段:骆驼、狮子、孩子。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人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主人。
第一阶段是骆驼阶段。这时人处于听命于外界的时期,精神处于“你应该”的状态中,总是被动地接受命令和传统束缚。这也是传统道德对人的生命的压抑。
第二阶段是狮子阶段。这时人开始追求自由,挣脱了传统的价值观束缚,进入“我要”的状态。如同经历一场自我对自我的战斗,人从骆驼变为狮子,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提出者。
第三阶段是孩子阶段。这时人的精神回归到原点,不再受旧价值观和旧道德的束缚,进入“我是”的状态。人坦然接受眼前处境的好坏,满心喜悦地面向未来,依然充满生命活力与激情。这是人的至高境界。
哲学家冯友兰也提出了人的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层境界的核心与尼采的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表达和理解上更加化。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精神蜕变。许多人的一生都停留在骆驼阶段,缺乏主见。有些人虽然成为了“狮子”,但却是病态的狮子,只有梦想和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我们在当代读到尼采的这本书时,深感其现实意义之大。人的成长总会受到各种影响,世界欲望横流,人的内心越来越复杂,现代化带来的焦虑也越来越严重。我们看似成熟长大,但内心却杂念丛生,负担越来越重。尼采的思想提醒我们,要真正面对这个世界,与之一体化,不被主观所左右,对世界进行包容和理解。
尼采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可以用他的一句话来“不要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应当珍惜并活出真实的自己,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