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和手抄报一样吗
学校作为传授真理、培养人才的殿堂,然而有时却因外界因素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教育意义。近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家长和学生为完成形式化的暑假作业而感到困惑。
那么,为何会出现家长购买作业来交差的情况呢?究其原因,与当前一些学校布置的形式作业密切相关。在课程的背景下,学校会布置各种各样的实践性作业,如制作灯笼、花灯、龙船等,还有手抄报、App打卡、小视频拍摄、网上答题等一系列任务。这些作业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完成能力,有时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最终演变成了家长的“作业”。由于家长们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作业,因此催生了“作业买卖”市场的兴起。
例如,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们上交一定数量的环保作业,如空牛奶盒、空笔芯等。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些要求并不切合实际。没有喝盒装牛奶习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用不了那么多笔芯。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体系下,家长们为了满足学校的任务要求,不得不转而向网络平台寻求帮助。
这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实际上是在纵容学生和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如果他们学会了弄虚作假和敷衍应付,那么这将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未能发挥育人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工具。
这种形式作业只是教育领域中形式的冰山一角。学校布置的大量手抄报作业和收集空牛奶盒等任务,背后可能是为了在各种评比和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很多教师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作业是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要求或为了参加各类评比竞赛而设置的。学校为了应对各种形式和留痕的任务,会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当学生无法完成时,家长只能求助于网络店铺,从而形成了一个弄虚作假、表面功夫的闭环。
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作业真正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形式的作业来源。各级部门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干预学校办学的行为,让学校和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办学治校。我们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考察评价体系,改变过度追求指标和排名的做法,更加关注育人的实效性。只有真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给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带来解脱。否则,这不仅是给教育链条上的所有主体增加了形式的负担,更是背离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教育回归到它最纯粹的初衷上。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与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