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中耳炎:儿童健康的守护战

儿童常见病中耳炎,往往不易被立刻察觉。由于耳朵是的重要部分,当中耳出现炎症时,家长常常会感到十分担忧。其实,只要了解了中耳炎的起因与症状,家长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

中耳,是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个部分构成。当中耳内发生感染,产生炎症时,就是中耳炎。这种疾病在婴幼儿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中较为常见。当孩子感冒后,若出现耳部疼痛、以及听力障碍等症状,家长应警惕是否患上了中耳炎。当中耳内积液,感染并鼓膜,导致鼓膜突出时,就会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的常见病因,一方面是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另一方面则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对于小婴儿来说,由于其咽鼓管结构发育尚未完善,溢奶、呛奶、感冒等都会影响咽鼓管调节中耳压力的功能,从而容易发生中耳炎。

当中耳炎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耳朵疼痛,有闭塞感,伴随听力下降,有时还会有流脓现象。对于患病的儿童,他们可能会出现,婴幼儿则可能因为不适而哭闹、拉扯耳朵、拍打头部等。稍大一些的儿童则可能会感到耳部疼痛或出现暂时性听力损失。

中耳炎对孩子的听力有影响,由于小孩子不会表达,因此往往不易被察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周围声音反应迟缓或没有反应,情绪不佳,频繁抓耳,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这可能就是中耳炎的征兆,建议立即带孩子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检查时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耳内镜、听力检查等。中耳炎主要分为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种,这两种中耳炎都伴有耳鸣症状。对于性中耳炎,需要检查鼻腔、鼻窦、鼻咽部是否有病变;而化脓性中耳炎则需要先根除炎症。

中耳炎的病程和症状因类型而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较短,症状剧烈;而性中耳炎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为缓和。中耳积液是由于咽鼓管功能开放不良或其他堵塞导致鼓室内负压所致。若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可能会遗留并发症,如鼓膜穿孔、耳源性脑脓肿等。

尽管中耳炎可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听力损害,但治愈后听力通常可以恢复。在治疗方面,性中耳炎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期的中耳炎,医生会根据病情短期使用适宜的抗生素。医生还会采用喷鼻剂、生理海盐水洗鼻等方法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儿童易患中耳炎的原因主要包括咽鼓管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不健全、喂养不当以及初生婴儿的特殊情况等。不适当的方式也是诱因之一。不过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中耳炎既不传染也不遗传。只要积极治疗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接种、保持耳部干燥、避免二手烟伤害、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等,就能有效地预防孩子患上中耳炎。

了解中耳炎的起因与症状,积极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保护孩子听力健康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