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是什么意思


超前防护注浆作业指南

1、适用背景及范围说明

本作业指南专为隧道掘进至前30米内已知的高含水层区域进行防水帷幕注浆施工而制定。

2、施工流程详解

2.1 施工方案要点

(1)预测地下水压力超过2.0MPa的情况下,注浆加固圈的固结范围需扩展至开挖轮廓线外8米。

(2)每轮注浆长度定为30米,其中开挖长度为22米,保留8米作为止浆岩盘。首轮施工采用2米厚的C20混凝土止浆墙。

(3)注浆孔的布置按照扩散半径2米、孔底间距3米的规律进行,每轮注浆共设置8环154个注浆孔。

(4)注浆孔的开孔直径不得小于108毫米,终孔直径则需至少达到90毫米。孔口管选用φ108mm、壁厚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长度为3米,需确保管路埋设稳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浆液外泄。

(5)钻孔与注浆的顺序需由外向内进行,同一圈孔应间隔施工。注浆方式首选后退式注浆,若岩层破碎易发生坍孔时,则改用前进式注浆。

(6)钻孔过程中若遇到涌水或因岩层破碎导致卡钻的情况,应立即停止钻进,先行注浆扫孔后再继续钻进。

(7)注浆材料的选择上,使用纯水泥浆液及特种浆液。具体来说,开挖轮廓线外7~8米范围内采用发泡注浆抢堵剂,轮廓线外0~7米范围内使用无收缩固堵剂,而轮廓线以内则采用纯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

(8)注浆效果的检验标准包括:注浆完成后在轮廓线范围内设立检查孔,若出水量小于0.2L/min且任一孔出水量不超过5L/min,或压水检查时在1.0MPa压力下吸水量小于2L/min,则判定注浆效果达标;否则需进行补注浆作业,直至达到效果方可继续开挖。

2.2 施工工艺流程图

详见附图: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2.3 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前进式分段注浆时,应遵循“钻一段、注一段、再清孔钻一段、再注一段”的循环方式进行。每次的钻孔注浆分段长度需根据围岩情况确定,通常为1~3米。前进式分段注浆利用止浆塞或孔口管法兰盘来控制浆液不。对于后退式分段注浆,需在合格钻孔中放置止浆塞及其它配套装置进行注浆,每段完成后需后退一定长度再进行下一段的注浆工作,此过程分段长度宜控制在0.6米至2.5米之间。若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法,则需将注浆管路直接接在孔口管上,实施全孔注浆作业。

3、质量把控及标准

3.1 质量验收准则

(1)超前帷幕注浆所采用的水泥质量应符合暂行规定标准。

(2)浆液配合比设计需经过试验验证并满足设计要求。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需对所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3)超前帷幕注浆的范围必须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包括现场观察及计量统计。

(4)注浆参数如压力、量及进浆速度等均需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全面检查并记录观察结果。

(5)注浆孔的数量及布置应遵循设计规定,其位置偏差应控制在±5%的孔深范围内。观察与测量是主要的检验方法。

(6)单孔注浆应达到设计压力值且持续10分钟进浆速度降至初始速度的四分之一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方可结束注浆作业。施工记录与观察是此项检验的主要方式。

3.2 质量保障措施

(1)所有原材料必须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应搭建脚手架以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

(3)注浆压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方可停止作业并由专人负责记录施工情况。

4、主要机具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