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远阔最隐晦的解释


重述于《青年》杂志2023年特辑

作者:文新宇

我钟爱漫步于街头摊贩之间。回忆儿时,每当周末,父亲总会牵我手至游乐场,那里总是熙熙攘攘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美食与玩具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卖棉花糖的、冰糖葫芦的、爆米花的……

我尤爱那卖冰棍老伯的各式冰棍。青梅棒冰、橘子棒冰、奶油雪糕……我总会撒娇央求父亲买上几根,用柔软的毛巾包裹着,还有五彩斑斓的画片、贴纸、弹珠、万花筒、望远镜、水枪等儿童玩具,无一不吸引着我。父亲的宠溺总让我得到一大堆的“战利品”,我常常在回家的路上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望着渐行渐远的摊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每日晨练后回家的路上,总会在路边的蛋饼摊停下,看着师傅熟练地打蛋、搅拌、撒上葱花、涂抹甜辣酱……这已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我的家乡是一座充满市井气息的古城。二十世纪十年代,这里的小贩们挑着货物四处游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行走的地摊”景观。其中,“骆驼担”尤为引人注目。这种担子一头低沉,装着炉火、汤锅等生活必需品;另一头高挑,竹柜里摆放着各种碗盏和调料。小贩们挑着这样的担子行走叫卖,一边敲击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在幽静的巷子里回荡,引得孩子们缠着大人去买一碗甜美的糖粥或小圆子解馋。

随着季节的变化,“骆驼担”上的小吃也在不断变换。春卖豆,夏售汤,秋贩糖芋艿,冬则有热气腾腾的小馄饨。母亲下班途中看到那灯火通明的骆驼担前,总会加快步伐上前叫上一碗小馄饨。她说,滚烫的馄饨既驱寒又解饿,而那灯火前的温暖景象仿佛是家的召唤。

小巷深处的小人书摊也是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些色彩斑斓的连环画册整齐地摆放在木板上,孩子们坐在小凳上阅读。这里是我熟悉名著、小说的地方,《兴唐传》、《红楼梦》、《聊斋》、《水浒传》……这些书籍为我的文学梦想插上了翅膀。

其实,“地摊经济”并非今日的新生事物。早在古代,“坐贾行商”的说法便已流传开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展现了古代地摊经济的繁荣景象。而古代文人如李清照夫妇也常去地摊淘宝购物。我的母亲亦钟爱于逛地摊,即使退休后游历四方,也总能在古镇老街的地摊上找到乐趣与回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地摊似乎越来越少见。人们更多选择超市或网购购物。然而在我看来,没有地摊的城市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如今地摊经济再度兴起,夜市上的美食与物品都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与温暖。烤羊肉串、肉夹馍、炸鸡排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而淘到的心仪物品则让人心满意足。母亲感叹:这才是人间烟火的滋味!

是的,远方的山河虽美,但不如一地的烟火气息;没有这人间烟火,又何来这盛世繁华呢?让我们珍惜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编导:林海明

审校:江韵白 刘远望

责编:天空SUN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