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坐班感受和建议
为人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父母倾向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有的则更注重为孩子规划未来,还有许多父母选择投入更多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眼中,爱的体现往往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晚餐的时光。
教育有时就是这么简单,一次课上我听到一个小学生说,爱就是和家人一起分享无数次饭食。可惜的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忙碌,她已经很久没有与他们共享晚餐了。听到这样的描述,我深感心酸。工作再忙,若忽略了陪伴孩子吃饭,那工作的意义又何在呢?
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著作《唤醒孩子的才华》中提到一个研究结果:所有在学习能力测试中得高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经常与父母一起共进晚餐。餐桌旁的相聚,不仅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更是创造轻松、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佳时机。在餐桌上,每个人分享着自己的一天的见闻和感想,谈着书中的故事、电影的情节或是新闻趣事。这样的谈话不仅展示了家庭成员的生活视野和思维方式,也让孩子从父母的讲述中了解到社会和职业的一些知识。
如今许多中庭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发展的压力,很少能在一起吃晚饭了。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公务应酬也常常挤占了与家人共餐的时间。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因为家庭幸福同样应该是人生的一种重要成功。
我们家的习惯是全家人一起吃晚餐。在我看来,相爱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饭,吃很多很多顿饭。在我家餐桌上,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细节都成为了儿童小说的素材。吃饭时的对话,虽然看似平常,但却是心灵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不需要在每次谈话中都灌输教育意义,家庭的对话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养护,重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也有过失败的时刻。我曾经试图孩子学习英语,结果却引发了孩子的反感。这让我意识到,人本能地抗拒被做某事,哪怕这件事原本是他自己想做的。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避免强制和说教,而是要与孩子进行轻松的谈话和交流。
家庭应该是温馨松弛的场所,训诫和教导应该越少越好。如果我们总是试图在谈话中传递一些道理给孩子,这种谈话会令人望而生畏。这种不是谈话,而是说教和训诫。它不仅不能拉近心灵、增进了解,反而会把孩子推得更远,让他感到厌烦、疲倦和麻木。
相反,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孩子在情感上的体验与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连篇累绗的教育训诫让孩子感到不耐和反感,那么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愉快的相处。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宽泛和松弛地理育,能够相信孩子们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教育,那么该多好啊!
在我小时候,我妈妈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自身的经历以及各行各业的女朋友们的故事等方式,全身心地参与我的成长过程。她没有刻意地要教育我,但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构成了我的教育机会。这让我明白,我们只能被我们所爱的人影响。没有心灵的贴近,如何去施加教育的影响力呢?
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系列有目的的谈话或训诫。它更多地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妈妈们在家里讲的每一件事对一个孩子其实都构成教育的机会。正如著名语言教育家玛格丽特·米克所言:“谈话是我们童年最早的记忆……从孩提时代听过的谈话中,我们继承了讲述自己感觉的方法、价值观念以及真理。”
让我们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尤其是共进晚餐的时光。让我们的谈话不再那么沉重和严肃,而是充满爱、温暖和理解。
— END —
来源 | 章红写作课堂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