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教室里不乱跑》
活动目的阐述:
一、启蒙教育目标:
1. 了解入园时应与家长共同进入,不得随意走动。
2. 培养幼儿对入园过程中各种行为的正确判断能力,并乐于接受的建议和指导。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两位角色扮演者,一位是年轻的小男孩,另一位是成年的女性(可以是由教师或教育者扮演)。
2. 准备一个简单的场景搭建,如积木堆砌而成的小房子,象征话题的起点,以及一个小型皮球。
3. 教学所需的图画和图书资料,包括描绘幼儿园入园场景的图画,以及相应的幼儿教育书籍。
三、活动流程设计:
引导阶段:
1. 教师展示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 教师简要介绍图画内容,指出图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
深入教学:
1. 教师详细描述图中人物明明的入园过程,询问幼儿:“明明在做什么?他是和谁一起上幼儿园的?”
2. 引导幼儿关注明明入园后的行为,如他进入教室后的表现。
角色扮演教学:
1. 操作木偶或角色扮演,展示冬冬入园的情景。
a. 冬冬进入幼儿园时被滑梯吸引,离开妈妈独自玩耍,随后找不到妈妈而哭泣。
b.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向幼儿传达在幼儿园要紧紧拉着父母手的重要性。
2. 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阐释如果幼儿自己随意跑出去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a. 冬冬在教室外独自玩皮球,最后因找不到班级而哭泣。教师通过此情景告诉幼儿,不能随意离开教师的监管。
实践活动:
1. 教师引导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对书中的行为进行判断,并说明原因。
2. 教师“在幼儿园,我们要与家长手牵手,不能随意跑动。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四、活动反思: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孩子的安全是首要的。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此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如观察、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幼儿深刻理解入园的安全规则和行为规范。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更是每个家庭幸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