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只读半学期行吗
黄梅县幼儿园的吕春芳老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睡眠、、盥洗和饮食等。也强调了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幼儿的习惯和常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游戏中的常规教育
在入园时,吕老师会小班孩子们玩“寻友记”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到自己的物品,如杯子和毛巾等。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自己的物品。
针对孩子们玩完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的问题,吕老师并不选择包办代替,而是采用“玩具回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她鼓励孩子们自己收拾玩具,并以玩具的口吻引导他们:“汽车宝宝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快帮忙。”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快速地将玩具归位。
二、儿歌助力常规培养
在洗手的过程中,吕老师会利用儿歌来引导孩子们。例如,她一边洗手一边念道:“饭前洗手很重要,轻轻拧开水龙头。打湿小手用肥皂,搓搓手心手背。”这样的儿歌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洗手的步骤。
在擦脸时,吕老师也会用儿歌来指导:“小毛巾,揪一揪,平放在手里头。擦嘴巴,擦擦擦,再折一折,擦小脸。”这样孩子们就能按照儿歌的步骤顺利完成擦脸的任务。
三、夸张与比喻的应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吃饭慢是一个普遍问题。吕老师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来鼓励孩子们。她会说:“我要找找大老虎的嘴巴,看看谁的嘴巴像大老虎一样能大口吃饭。”这样的夸张比喻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加快了进餐速度。
四、循序渐进的常规设立
在培养孩子们的生活常规时,吕老师注重循序渐进。例如,在穿脱折叠衣服方面,她先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面,然后逐步他们如何脱衣服、如何折叠等。在每个学期,她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要求,确保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积极表扬与鼓励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进步,吕老师采用了小贴纸的奖励方式。她会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如吃饭好、睡觉好、有礼貌等。她还会关注孩子们在园的点滴进步,及时在家长面前表扬他们。这种积极的反馈让孩子们更加愿意遵守规则,也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
六、持之以恒的常规管理
良好的常规需要长时间的巩固和坚持。吕老师和班级的另外两位老师要求一致,为孩子们树立了明确的标准。例如,搬椅子的姿势、听音乐的坐姿、睡觉前的上厕所和鞋子摆放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种持之以恒的管理让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习惯养成、人格和性格的养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耐心、爱心和智慧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