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写孩子在家表现
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些日子,我推荐了陈瑜老师的新书《我为孩子打突围战》,许多家长朋友们纷纷购买。大家普遍觉得,平时接触的教育类书籍大多是说教或者强调精英教育,像这本书这样讲实际案例的真的很少。
读了这本书的家长们,有很多都给我来信,分享他们的感悟。一位妈妈激动地告诉我:“千妈,这样的书以后一定要多推荐,我们现在太需要真实了!也唯有真实,才能给普通家长带来切实的启发。”
确实,这就是我对陈瑜老师著作的肯定之处。她的书语言朴实,逻辑清晰,没有过多主观介入,尽可能地把不同家庭遇到的养育困境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今天,我想接着为大家解读陈瑜老师的另一本著作:《不被理解的少年》。
这本书同样着眼于实际案例,用访谈的形式记录了15个孩子的真实心声。每个孩子的故事都自成一章,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今天青少年成长中的共性问题。
比如书中的佳佳,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进入上海市重点高中,但他在初中曾一口气吞下12粒,被送到医院洗胃。他主动提出休学,很大程度上是对父母的报复。这样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与父母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还有蓁蓁,一个在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她患有重度焦虑和症,但她的家庭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她在学校里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经常感到不快乐。这些孩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问题。
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或许,呼吁家长看看他们真实的心声,就是第一步。少年的声音不该淹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被理解、被尊重。
在我看来,《不被理解的少年》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成长的真实面貌。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成长方式。我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我也想对家长们说:请放下自己固有的经验和说教,用新的视角去理解今天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被接纳、被尊重的需求,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当我们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我想说,这本书中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都是值得被听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些少年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吧!
最近DeepSeek很火,当问它“如果变,你最想干什么”时,它的回答让我们深感共鸣。孩子们也是一样,他们希望被当作“人”来对待,希望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请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吧!
下期“和千妈一起读经典”我们将解读去年很火的书籍《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过往、打破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找到真正的自己。欢迎大家来一起学习!
文章封面:AI作画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希望大家喜欢今天的文章!如果认为这篇文章不错的话请点亮“赞”让我看到吧!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