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诗意是什么


《新市篱落》

古代文人墨客多以乡村田野为创作素材,杨万里亦不例外。在一座陌生而又熟悉的徐公店中,便展开了一幅深情的田园画卷。

初见篱笆墙外,稀疏而略显萧条,蜿蜒的小路则深深延展到视线无法触及的地方。树上残余的花瓣如洒金般纷纷落下,嫩叶虽未长成浓密的绿荫,却也透露出初夏的生机。这便是四月的乡村,既带着春的慵懒,又有着夏的期盼。

正沉醉于这份静谧中,一阵孩童的笑声划破长空,好似一道银色的闪电。那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男孩,他的眼睛亮如星辰,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原来是只金黄的蝴蝶在菜花田上翩翩起舞,那飞舞的身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兴奋地跑进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试图捉住那只飞舞的蝴蝶。

蝴蝶却如同捉弄他一般,翅膀一收,便消失在了那片金黄的花海中。此时此刻,四月初的油菜花田仿佛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翻涌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杨万里笔下的田园图景:篱笆墙外,小路蜿蜒,孩童追逐蝴蝶,却见其隐入花海。

“篱落疏疏一径深”描绘了这宁静的乡村背景:疏篱、深径、落花与新叶未茂的树。这不仅点明了时节(暮春与初夏的交替),还暗含了视觉的纵深与时间的流动感。“花落”与“未成阴”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暗示了春意渐逝,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夏意初生的生机。这一静景的描摹,为后续的动感场景埋下了伏笔。

而“儿童急走追黄蝶”与“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两句则将静态的田园风光瞬间激活。通过“急走”、“追”等动词,精准地捕捉了儿童的天真烂漫。金黄的蝴蝶与菜花的颜色交织在一起,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又以色彩的消融制造出了“无处寻”的戏剧性转折。仿佛能看见孩童在金黄花海中怔忡驻足的憨态,童趣与怅然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以朴素的乡村片段为载体,触动了人们对童年、自然与时间流逝的共同体验。那疏篱外的深径,不仅通向了诗中的远方,也通向了每个人心中那个追蝶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