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读后感20个字


关于人才选拔与团队合作的思考

有人认为任务艰难,有人则认为任务容易。难就难在这次选拔的题目是关于文言文的识人、选人、用人之道,这对于许多人来并不易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而之所以被赞誉的,正是因为它的命题是开放的,它不预设主题,任你欣赏哪位人物,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思路。

这三位人物——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他们就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之间的互补与协作,使得他们能够共同完成伟大的事业。

以孙悟空为例,他能力出众;猪八戒虽然有些痴傻,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沙僧则以勤劳著称;而唐僧虽然软弱,却是整个团队的灵魂所在。同样,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三人也各自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管仲与鲍叔牙起初是商业伙伴。管仲家境贫寒,出资不及鲍叔牙多,但在分红时他却要求多拿。对此,鲍叔牙并不计较,解释说管仲是出于生活所迫。后来管仲带兵打仗时,他总是能想出奇妙的计策。尽管他有时表现得与众不同,但鲍叔牙始终了解他的真正意图。

鲍叔牙为人设身处地、善解人意。当公子小白成为齐国国君时,鲍叔牙并没有贪恋权位,而是向小白推荐了管仲为相。管仲也并未因自己的地位而排挤鲍叔牙。他们肝胆相照,相互信任,才有了这一段佳话。

评论家曹林对此作文题的读后感指出:材料中的人才都有一个令人欣赏的共性——那就是出于公心,没有私心。无论是选择人才、推荐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应以公心为重。公职的真正意义在于公正无私,而非以私利为导向的圈子或亲信关系。

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这三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没有鲍叔牙的慧眼识人,就没有管仲的崛起;没有管仲的才智,齐桓公的大业也将黯然失色;而没有齐桓公的宽容与信任,管仲与鲍叔牙或许只能如伯夷与叔齐般隐居山林。

世上千里马常有,但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并不常有。我们需要的是像管仲、鲍叔牙这样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如齐桓公一般的明君来用好人才。但反观现实,不少人在利益面前露出了自私自利的一面,他们不择手段追求,甚至在后六亲不认,一旦出现利益冲突便毫不留情。这样的局面从来都不能走得长远,也难以有人能成就大业。

从因为害怕韩非被重用而进谗言导致韩非子身亡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心胸狭窄、只顾个人利益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而那些坦荡、以公心为重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成就更大。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礼崩坏,但仁义之风依然存在。无论是宋襄公的公平交战原则还是负荆的诚恳与共同为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虽才华横溢,但相较于管仲自比的他却没有鲍叔的宽容与齐桓公的知人善任之能。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亲戚之间都应相互成就、共同进步而不是相互踩低、两败俱伤。世上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因为只有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