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性格特点
日常生活自立本领的培养,即自我服务及自我照顾的能力,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在幼儿园阶段,特别是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自立能力的重要阶段。
我们关注幼儿自立生活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偏食,能使用餐具,主动洗手,能自己穿脱鞋子,并在帮助下能穿脱衣物。能正确区分事物的方位和内外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能力,如能自己穿珠子、使用叉子吃水果等。
经过观察与交流,我对小班幼儿的自立能力现状进行了了解。结果显示,部分小班幼儿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用手抓饭、等待喂食等),卫生习惯(如早晚不刷牙、随意吃脏东西等)以及自立能力较弱等问题。
构建真实的生活化教育环境
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合理利用生活区,来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生活区作为一个“小型的日常生活空间”,其材料是幼儿最熟悉的,这里的活动多以自我服务为主,材料的管理对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生活区作为“日常生活”的缩影,可以让幼儿进行各种生活技能练习和实践操作。
我们基于幼儿的自立能力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区环境建设。生活区应强调真实性、清晰性,操作简便明了,便于幼儿进行归纳和取放物品。在生活区中,我们需要提供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生活区的布置应具有温馨感和可操作性,并应靠近水源以便于幼儿操作。我们还需要提供如围裙、手套等生活辅助用品,以及适当的安全提示,确保电器类物品与幼儿保持安全距离。
我们利用图示标记的指引作用。考虑到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我们为他们创设了有图示标记的生活区环境,以暗示他们的自理行为,帮助他们了解活动的流程以及按顺序、按数量进行收拾存放。
我们注重材料的投放。我们注重材料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熟悉的生活经验和游戏形式最能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兴趣。例如,我们提供娃娃和各种款式的衣服,让幼儿自由取用,练习穿脱衣服的技能。再如,我们提供有娃娃图案的瓶子、小勺、碗以及不同材料的食物等,让幼儿在喂娃娃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吃饭的习惯。
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上,我们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生活区角的材料必须安全、无毒、干净。例如,布娃娃要经常清洗,筷子和夹子应该是光面的,以避免划伤幼儿。
我们关注材料的层次性。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大,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不能“一刀切”。例如,我们创设了不同难度的舀方珠子和舀圆珠子的活动,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灵活调整指导策略并整合其他活动
生活区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例如,针对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我们投放了舀、夹珠子的材料。但发现部分幼儿常常将珠子弄撒在桌子或地面上后,我们就在保留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材料,以降低任务难度。
我们将生活区的活动与其他活动进行整合。生活区的材料和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生活区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与其他区域活动和一日生活、集体教学活动等整合在一起解决。比如我们通过与其他区域的活动整合,让幼儿有更多的生验;我们也与教学活动相互呼应,让生活区的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还把在一日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整合和延伸。
通过巧用生活区、创设人本化、情境化的环境,使幼儿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验生活并学习照顾自己。这样不仅能使幼儿的自立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得到提升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作者信息:季琴 江粤所在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
注:此文为虚构文章并不代表真实的人或事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仅供参考并非实际情况请勿用于任何实际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和复制任何信息如有违反责任由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