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最著名的一首诗
初唐时期,诗歌史上格律诗的规范与完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
如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被誉为“文章四友”的李峤、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人,他们的诗歌才华令人瞩目。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沈佺期和宋之问这两位一时风头无两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不仅讲究韵律与对仗,更展现出了初唐时期的雄浑气势。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离别之情写得大气磅礴,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描绘了壮阔的景象,对盛唐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位诗人陈子昂,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而著称,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韩愈曾赞誉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直抒胸臆,不拘平仄与对仗,以呼喊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懑。
这源于陈子昂的怀才不遇。对一个有梦想的文人来说,出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陈子昂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最终结局却是一场悲剧。
陈子昂在35岁时,随武攸宜出征边境。武攸宜昏庸无能,多次劝谏无果,甚至被降职。这对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后陈子昂主动辞官回乡,却因武攸宜的陷害而,年仅42岁便英年早逝。
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遭遇比起不遇更加沉重。接下来让我们分享陈子昂早期的一首诗《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若即兰花与杜若,杜若是散发着香气的香草。古人常以兰花和香草比喻人的高尚品质。,兰花与杜若繁茂生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它们在山谷中默默绽放芳华,却不为世人所知。美丽的红花低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如此美好的事物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与赞美。
然而时光荏苒,白日渐迟,秋风悄然升起。兰若与朱蕤在山谷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却始终无人问津。当秋天来临,它们终究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零枯萎。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渴望遇见知己的心情。人生短暂几十年如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算不辜负才华和德行。尽管陈子昂仕途坎坷但无意中却成就了他的诗歌成就被誉为“诗骨”“唐之诗祖”。尽管岁月已经摇落但他所期盼的“芳意”已然达成!
创作不易希望大家尊重原创未经授权请勿引用制作音频、视频以免侵权!图片由青荷闲潭原创请勿用于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