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钻木取火》


杨岩峰与文言魅力

我始于三年级接触古文。那时,父亲赠予我《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及《庄农日用杂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祖传的《泰山图志》。此书后附有乾隆帝所写的序言或文章,全然是文言且无标点。那时的我,因着好奇心的驱使,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入初中,我开始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尽管这些书以白话为主,但其中仍夹杂着不少文言成分。尤其以《三国演义》为最。《聊斋志异》的阅读,更是让我领略到了文言的丰富。随后,我挑战了更高难度的《史记》《世说新语》及《左传》,从中深感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进入高中后,我开始研读王力的《古代汉语》。为了更好地理解古文,我得到了琢老师的帮助,他借给我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之后,我还购买了《资治通鉴》。甚至在初三时,我曾尝试写过文言文小故事。由于对文言的热爱,我的同学们常戏谑我:“多乎哉?不多也!”

退休后,我加入了文学群组,开始关注文言文体裁的文章。我发现,我的文友、老作家王文举常用文言文写短文。他所写的一则小故事——《某甲》,以文言形式叙述了某甲的悲惨遭遇及一些超自然的元素,颇具趣味性。这让我产生了尝试写作的冲动。我创作了一篇半文半白的短文——《屁赋》,描述了屁的来源、种类及文化背景等,颇具娱乐性。

近年来,我听说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故事。浙江省湖州市的李云舟用文言文写了辞职信,短短两天点击量破万;江苏科技大学的校友用四字骈文写离职信;还有杭州的初三男生用文言文写请假条并获老师同学称赞。这些故事都表明,人们依然对文言文怀有浓厚的兴趣。

我认为,文言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诗。它有其独特的结构、节奏和韵律。虽然文言文较诗更为松散,但其意境往往通过这些节奏和韵律得以表达。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还能深化思想。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你脑袋里没有几百首诗词、几十篇古文,想要在文章中展现文采是非常难的。”这说明,白话文的根基在于文言文。

当前国学热潮的兴起,意在让人们重温经典、汲取古人智慧。文学平台的发展更是百花齐放,各种才俊竞相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不论小说、散文、诗词、绘画等各类艺术形式都在此平台上得到展现。不同的作品既有高雅之作,也有通俗之篇;既有精华之作,也有待完善之处。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都为新的一年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在此祝愿各文学平台越办越好;祝愿作者们继续用生花妙笔书写锦绣文章、讴歌美好新时代!

个人简介:杨岩峰,自幼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已在文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其作品既具文言文的古韵,又融合了现代元素,深受读者喜爱。

附:文学平台赞誉(泰 山翁)

文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展,汇聚了来自民间的文化大伽和各路才俊。青年才俊们文采斐然、辛勤耕耘;中年们才思机敏、著作;而年老长者们亦不落后,发挥余热、奋力前行。各类作品如小说、散文、诗词、绘画等皆在此平台上得到展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也需注意到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在此祝愿各平台越办越好、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作品!

泰山翁,原名李继政,退休。自七十年始发表作品以来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项;退休后更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其著有《泰山翁说》等书广受读者好评。(新闻线索报料通道:齐鲁壹点)